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新闻资讯 教学科研 详细

构建中国基层医疗绩效评估新工具:我院成果见刊于《柳叶刀》子刊

发布时间:2025.11.17
字号:

近日,由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华西第四医院牵头,联合哈佛大学、北京大学等国内外顶尖学府和国家卫生健康委统计信息中心、国家卫生健康委卫生发展研究中心、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兰州大学循证医学中心等国内权威机构,在《柳叶刀》子刊——《柳叶刀-区域健康(西太平洋)》(The Lancet Regional Health-Western Pacific)上发表了题为《An Evidence-Informed Delphi Study of Ambulatory Care Sensitive Conditions in China: A Policy Tool to Assess Primary Care Performance》的最新研究成果。本研究结合循证医学和德尔菲专家咨询法首次制订了本土化的门急诊服务敏感疾病(Ambulatory Care Sensitive Conditions,ACSCs)中国目录,为卫生系统绩效评价提供了一套可行的新工具

image.png

论文图文摘要

背景

在全球医疗卫生体系不断演进的过程中,门急诊服务(包括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院及其他相关医疗机构提供的门诊和急诊服务)始终处于应对民众健康需求的前沿。ACSCs这一概念的潜在假设是,针对特定疾病的住院数据可用于识别以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为主的门急诊服务的潜在不足,强调通过及时有效的预防服务来避免住院的发生。因此,ACSCs是一个能够体现从疾病治疗向疾病预防转变、从医疗服务向健康服务转变的重要概念。一个地区的高ACSCs住院率可能反映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可及性或质量不足、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资源的不合理分布及卫生系统资源的低效利用等问题。相关住院指标已被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广泛应用于卫生治理实践。现阶段,我国医疗体系处于转型期,基层医疗服务能力逐步提升但仍需加强,测量ACSCs住院率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和政策意义。

中国门急诊服务敏感疾病目录

目前我国在ACSCs领域的研究与应用仍处于起步阶段。尽管国际上已有许多国家和机构建立了相应的ACSCs目录及管理体系,但由于各国疾病谱、医疗体制、社会文化因素等方面的差异,现有目录并不直接适用于我国。本研究采用循证医学和德尔菲专家咨询法相结合的方法,最终形成了包含14个病种中国ACSCs中国目录,目录具体情况见表1。

 

表1. 中国ACSCs目录基本情况

1763105211062.png

注:*为ACSCs目录核心病种;每个疾病名称下可能包含数个具体的疾病诊断。

 

据此论文改编的专著《门急诊服务敏感疾病目录》将于2025年11月由人民卫生出版社正式出版。该专著由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华西第四医院潘杰教授主编,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Winnie Yip教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迟春花教授和兰州大学循证医学中心陈耀龙教授担任学术顾问,另包括多学科专家咨询委员会(53人)、指导与审核委员会(13人)和编写小组(8人)。

image.png

展望未来

研究团队将持续对ACSCs目录的实施效果进行验证,并根据实际应用反馈与医疗技术发展进行动态更新,为提升我国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率贡献力量。

 

该论文第一作者为我院2022级博士研究生王健健,专职博士后/助理研究员赖泓宇和潘杰教授为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华西第四医院为论文第一单位与第一通讯单位。

扫一扫,手机端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