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共四川大学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加快推动华西医学整体率先迈入世界一流的决定》,推动学院医院学科发展,2025年1月2日,我院在志德堂211会议室召开一流学科建设工作专题会。全体院领导,院长助理,教授委员会全体成员,各学系(中心)党支部书记、主任,编辑部主任和相关职能部门参会,会议由副院长孙鑫主持。 常务副院长潘杰传达了近期四川大学党委常委会关于“华西医学整体率先迈入世界一流”的相关会议精神,指出了我院存在的短板弱项。 相关院领导、教授委员会主席、学科建设部负责人、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系、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系、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系、卫生检验与检疫系和健康行为与社会医学系等相关负责人和专家进行了交流发言。 党委书记就一流学科建设做了总结发言并提出工作要求,新年伊始,要从大类招生、师资队伍、高水平成果、平台升级等方面凝练方向,群策群力,力争2025年在各方面取得突破进展,高质量推进学科建设。
按照学院医院年度考核安排,2024年12月30日开展年度述职工作。上午,全体行政职能部门在志德堂211会议室开展职能部门专题工作会。下午在华西卫生管理干部培训中心学术报告厅开展学系中心、临床医技科室、业务实体、机关党支部及学生党支部的年度工作述职大会。院领导班子成员、两委委员、专职组织员、院长助理,党支部书记、学系中心、临床医技科室、职能部门和业务实体单位负责人及有关代表参加了会议。 会上,各单位主要负责人采用简短的语言进行述职,实事求是、言简意明的概括本单位年度工作重点、亮点。相关院领导对述职单位逐一点评,站在学院医院发展的战略高度为各单位凝聚发展共识、指明未来方向。 本次会议让院内各单位熟悉了解学院医院2024年的整体工作完成情况,对未来发展方向有更深的理解,树立大局意识,有效落实推进“院院融合”的战略方针,为2025年学院医院规划的顺利开展和有效落地奠定坚实的基础。
2024年12月10日-20日,华西公共卫生学院(华西第四医院)领导班子带队携专家组及学生代表分赴西部十二省开展访企拓岗及校友走访活动。 此行分别前往西部十二省省会城市及直辖市并涵盖了部分重点城市,包括省市区县卫健委、疾控局、疾控中心,各地医院,以及重庆医科大学、宁夏医科大学、西藏大学等几十家单位,开展工作调研,深入开展“访企拓岗促就业”行动,并看望慰问当地校友。 在各交流座谈会上,院领导班子代表学院医院对各家单位给予的大力支持表示感谢,并简要介绍了学院医院的基本情况及人才培养情况,希望双方进一步深化合作,探索合作新模式,输送优质人才资源,共同为实现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院领导班子一行在西部十二省期间还看望慰问了各地校友,调研了校友单位,了解了校友们的事业发展情况,感谢大家对学校、学院医院改革发展的关心和支持,对校友致以诚挚的关心和问候。校友是学校、学院医院的宝贵财富,校友在各领域取得的成就,为母校母院建立了良好社会声誉。学校、学院医院始终牵挂着校友们的成长和发展,欢迎各位校友常回母校母院看看,加强与母校母院的沟通合作,绘制共建共赢同心圆的美丽蓝图,携手共创美好明天。母校母院永远是校友的温馨之家。
近日,我院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实验中心夏莹研究员团队在化学领域权威期刊 Science Advances杂志(IF: 11.7)在线发表了题为 “Hydroalkylation of Unactivated Olefins with C(sp3)−H Compounds Enabled by NiH-Catalyzed Radical Relay” 的研究论文,文章第一作者是华西公共卫生学院(华西第四医院)实验中心博士后施江陵,四川大学2023级硕士研究生王游成为共同第一作者,夏莹研究员为论文的通讯作者,华西公共卫生学院(华西第四医院)皮肤科蒲小兰主任为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论文唯一完成单位为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华西第四医院)/生物治疗全国重点实验室。 利用烯烃与烷烃的氢烷基化反应是一种理想的构建C(sp3)−C(sp3)键的方法。这一领域在过去几十年里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根据所涉及的途径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在过渡金属催化体系中,DG(导向基团)协助的C(sp3)−H键活化;第二类是使用含DG的烯烃和酸性C(sp3)−H化合物反应;除两电子过程以外,第三类是通过极性匹配的自由基加成策略,如亲核性的自由基对活化烯烃进行自由基加成,或者含EWG(吸电子基团)的烷烃产生亲电型自由基对非活化烯烃加成。然而,目前还没有一个催化体系能实现非活化烯烃与无DG或非酸性的C(sp3)−H键的氢烷基化反应。 针对这一问题,四川大学夏莹课题组报道了一种新的策略:通过利用Ni-H催化与HAT(氢原子转移)结合实现了非活化烯烃与简单C(sp3)−H化合物的氢烷基化反应。该催化体系中,C(sp3)−H化合物在HAT试剂作用下生成亲核烷基自由基,随后烷基自由基与来自Ni-H插入烯烃的烷基金属镍中间体结合,最终经过还原消除得到目标产物。该反应从廉价易得原料启动,在温和条件下通过催化剂高效控制,不仅表现出广泛的官能团普适性,而且得到区域发散性和高对映选择性的氢烷基化产物。 该研究成果得到了国家高层次人才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2371189)的资助。相关测试和分析主要通过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实验中心公共实验平台的400 M核磁共振仪和气质联用仪完成。 导师介绍: 夏莹,四川大学生物治疗全国重点实验室和华西公共卫生学院/华西第四医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实验中心主任。2010年本科毕业于北京理工大学。2010年至2015年在北京大学王剑波教授、张艳教授课题组攻读博士学位。2015年至2019年先后在美国德州大学奥斯汀分校和芝加哥大学Guangbin Dong(董广彬)教授课题组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19年加入四川大学开展独立研究工作,研究兴趣为过渡金属催化的(含氟)小环化学和惰性化学键活化,目前所有文章(含合作)被引>5000次,h-index为37 (Scopus数据库),获得 2022 年 Thieme Chemistry Journals Award 国际学术奖。课题组主页: https://www.x-mol.com/groups/SCU-Xia_Ying 。 文章链接:https://www.science.org/doi/10.1126/sciadv.ads6885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实验中心 2024年12月19日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思政课”的重要讲话精神,2024年12月17日,华西公共卫生学院(华西第四医院)和法学院青年师生一行35人走进四川省革命伤残军人休养院,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思政课实践教学活动。旨在近距离感受革命伤残军人的英勇事迹,深刻理解革命精神的内涵与价值,铭记历史,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师生一行先观看了爱国主义纪录片《最坚强的人》。纪录片讲述了这些伤残军人课余演出队1958年应邀赴北京演出,身残志坚的他们克服肢体残缺的不利影响,演奏催人奋进的音乐,展现出乐观豪迈的革命英雄主义气概,引发观众强烈共鸣,受到朱德、周恩来、彭德怀、贺龙、叶剑英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亲切接见的珍贵历史。 随后,师生一行参观四川荣军博物馆。在这里,大家有幸聆听了全国模范退役军人、全国最美拥军人物、抗美援朝老战士涂伯毅为大家带来的诗朗诵《我们的心永远忠于党》,涂老的朗诵生动而感人,展现出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意志。 博物馆内,一件件珍贵的文物、一幅幅生动的历史照片、一段段感人至深的革命故事,将师生们带入了那个充满革命激情的年代。讲解员的生动讲述更是让师生们深切感受到峥嵘岁月里的伟大力量,从先辈事迹中汲取奋进之源,传承是最好的纪念,奋斗是最深的缅怀。 与此同时,部分师生看望慰问了抗美援朝老战士周全弟,表达了对周老的崇高敬意。周老与师生们亲切交谈并向同学们赠与了他亲自书写的题字“保家为国 救死扶伤”。 此次走进四川荣军博物馆,不仅让师生们深刻理解了革命精神的伟大与崇高,极大地激发了他们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大家纷纷表示,一定要以昂扬的斗志和坚定的步伐,投身于国家繁荣和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以积极进取、务实肯干的精神风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青春力量。
2024年12月1日,由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华西第四医院,武汉大学董辅礽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共同承办的第七届中国健康经济发展论坛于成都召开。本次论坛由武汉大学联合四川大学、北京大学、昆山杜克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京大学等单位共同主办,并得到了泰康长寿时代研究院、武汉大学健康医疗大数据国家研究院、四川省卫生经济学会、四川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健康治理与公共政策研究所、四川大学西部农村卫生发展研究中心等单位的协办支持。本次论坛四川大学积极推动健康经济学科发展,促进学术交流与合作,为推动我国健康经济的发展和创新提供了宝贵的交流平台。四川大学副校长褚良银,四川省卫健委二级巡视员徐保华,武汉大学董辅礽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理事长陈东升,武汉大学人文社科资深教授、董辅礽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赵耀辉教授,北京大学全球健康发展研究院院长刘国恩教授,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公共经济系主任封进教授,华中科技大学医药卫生管理学院院长姚岚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院长赵忠教授,南京大学卫生政策与管理研究中心主任顾海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公共经济学研究室主任王震研究员,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华西第四医院常务副院长潘杰教授,武汉大学董辅礽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郭敏教授,副院长王健教授,及我国健康经济相关领域专家学者、师生300余人参加本次论坛。 论坛以“医疗、医保、医药的协同发展”为主题,聚焦劳动与健康、福利经济学、环境与健康、医疗保险与保障、医疗卫生服务等交叉学科前沿方向,海内外健康经济专家学者与卫生管理领域知名专家作学术研讨交流。 —开幕式 — 褚良银副校长代表四川大学对各位专家学者的到来表示热切欢迎,他表示,四川大学历史悠久、学科齐全,四川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更是国家著名公共卫生队伍中重要的一份子,希望四川大学充分发挥研教学产等方面的优势,要为健康中国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并祝愿大会取得圆满成功。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员会二级巡视员徐保华发表讲话,对本次大会表示了衷心的祝福与肯定,他表示,期待多领域背景专家学者们的讨论成果,将充分汲取本次论坛中的建设性意见,加速推进四川省卫生健康事业的高质量发展,为中国健康经济发展提供智慧。 武汉大学董辅礽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理事长、泰康保险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陈东升通过视频向大会致辞,他强调了大健康产业是链接“民生福祉”和“经济发展”的核心力量,要将健康经济建成一流交叉学科,开创具有中国特色的健康经济发展新道路! 开幕式由潘杰教授主持。 — 主 旨 演 讲 — 赵耀辉教授基于CHARLS数据,对我国住房适老化情况及其变化趋势进行分析,我国适老化住房有了较大发展,尤其在农村进步明显,但是仍应继续加大普及力度,其研究成果对我国住房适老化政策改进与调整具有重要价值。 刘国恩教授提出从三个角度出发,如何能够降低居民的医疗服务需求;如何有效管理医疗技术的使用;中国的医疗服务模式如何转型升级,定量分析面向不同服务主体如何更好、更优的分工协同,从医疗服务模式转型角度去进行合理控费并促进居民健康。 封进教授的报告厘清在认知障碍友好社区试点后,老年人门诊就诊率提升,是信息效应(针对普通人的预防筛查)、替代效应(针对确诊患者的干预辅助)、健康效应(医疗服务使用),验证了认知障碍友好社区对老年医疗服务利用重要价值和意义。 姚岚教授剖析了医疗保险的内涵与基本架构,分析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的发展情况与困境,提出了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的构建、发展与全民健康覆盖目标的战略建议,扩宽了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建设的新视角。 赵忠教授从照料者和潜在受益人两个角度,探究长护险政策对城镇中老年工人退休意愿的影响,提出长护险政策显著促进了延迟退休意愿,其中运用服务和现金补偿模式的长护险政策影响更大,对女性、自雇工人和家庭成员有长护险资格的工人影响更大,但未发现对人们实际退休年龄有影响的证据。 顾海教授通过支付方式改革案例梳理,分析DIP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对大型医疗机构的影响,从制度创新角度,提出建立“大健康部制”的可能性,建立与健康共同体为目标的基层卫生服务体系,结合医疗领域以外的外部资源融入到健康服务体系中,发挥社会的各个方面的力量,形成网格化的健康服务治理体系。 王震研究员分析激励机制重构与三医协同治理问题,指出当前医药卫生领域存在住院率高企不下、社区医疗服务弱化等、医疗资源浪费性使用等问题,其根源在于激励机制扭曲。协同治理的重点是理顺激励机制,医院不应使用市场交易的原则来管理医生,医院管理要切断医保支付与医生薪酬之间的关系。 潘杰教授关注城市地区癌症筛查对全人群肿瘤发病和死亡的影响,分析城市癌症早诊早治项目在实施地区所产生的健康效益,以及试点推广到全国的成本和效益价值,从而为组织性癌症筛查政策在更大范围的推广应用提供了参考和依据。 主论坛由潘杰教授、王健教授共同主持。 — 优 秀 论 文 颁 奖 — 论坛上举行优秀论文颁奖仪式,本届共评出10篇获奖优秀论文,赵耀辉教授、潘杰教授、郭敏教授为获奖者颁奖。 — 平 行 论 坛 — 会议分别举行以“劳动与健康经济学”、“福利经济学”、“环境与健康经济学”、“医疗保险与保障”、“医疗卫生服务”“商业健康保险目录与长期护理保险”为议题的六大平行论坛,邀请多位青年学者进行研究成果分享。与会学者围绕各领域最新研究成果展开热烈讨论,在学术思维的碰撞中进一步交流前沿理论和最新学术进展,对推动三医协同发展建言献策,合力推进健康中国更好、更快、更强建设。
近日,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华西第四医院顺利举办第二届中国职业病防治院联盟会议暨四川省医学会第二次职业病学学术会议。 会议由四川省医学会职业病学专委会主任委员沈江主持,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业卫生与中毒控制所所长孙新、四川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副主任张盛林、职业健康处处长赖磊、我院常务副院长潘杰、副院长孙鑫出席了本次会议并在大会上发言。中国职业病防治院联盟首批成员,由来自20个省、市、自治区,27家职业病防治院单位领导及随行专家50余人次出席本次会议并进行学术交流。本次大会,贵州省第三人民医院、杭州市职业病防治院、宁夏回族自治区宁东医院、武汉市职业病防治院、淮北市职业病防治院等5家医疗机构加入联盟,他们的加入不仅为联盟注入了新鲜血液,也显示了联盟在行业内的影响力和吸引力。 潘杰教授代表承办单位——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华西第四医院致开幕词,感谢业界同仁对我院职业病防治工作的长期关心和支持,热情欢迎远道而来的各位嘉宾莅临本次学术会议。并表达了对会议的期待,希望各专家、同仁充分利用本次会议交流平台,聚焦于职业病的诊断、治疗、预防等议题,分享经验、交流心得,共同为推动职业病防治事业贡献力量。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业卫生与中毒控制所孙新所长高度肯定了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华西第四医院对我国职业病防治事业发展方面作出的卓越贡献。希望联盟开展多样化活动,促进职业病防治领域的学术交流与合作,为我国职业病防治工作带来新的思路和动力。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副主任张盛林指出,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华西第四医院在职业病诊疗、健康监护、医防融合等方面积累了宝贵经验、在职业病防治领域取得了辉煌成就,并对本次会议表达了美好的祝愿。 多位国内职业病防治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就职业病防治的新理念、新技术、新方法作了学术交流。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业卫生与中毒控制所长孙新分享了研究成果:劳动工时与职业健康的关系,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李树强教授则就工作相关肌肉骨骼疾患预防、诊断标准制订与康复研究进展进行了深入的阐述,此外来自北京化工职业病防治院、湖南省职业病防治院、湖北省职业病医院等共7家联盟单位专家进行了授课,授课主题围绕职业病诊疗技术、医防协同等话题,深入讨论了职业健康的发展与未来。此外来自河南、河北、宁夏、山西等五省专家就建设国家职业健康医学中心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此次会议的顺利举办,不仅加强了国内职业病防治领域的学术交流,也为职业病防治工作的发展提供了新方向。未来中国职业病防治院联盟将继续深耕于职业病防治领域,积极倡导和推动职业病防治政策完善,致力于职业医学人才培养、提升职业病防治队伍的临床和科研水平,为党和政府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防治策略提供参考依据,为我国职业病防治事业的长远发展和人民健康福祉提升、早日实现《“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作出更大贡献。 中国职业病防治院联盟 首批联盟发起单位(27家)+后续加入单位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排序,省级靠前,市级放后 1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2 北京市化工职业病防治院(北京市职业病防治研究院) 3 河北省第八人民医院(河北省职业病防治临床中心) 4 山西省第二人民医院(山西省职业病防治院) 5 呼和浩特市职业病医院(内蒙古自治区职业病防治院第一分院) 6 吉林省职业病防治院 7 黑龙江省第二医院(黑龙江省劳动卫生职业病研究院) 8 安徽省第二人民医院(安徽省职业病防治院) 9 江西省职业病防治研究院 10 河南省第三人民医院(河南省职业病医院) 11 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湖北省职业病医院) 12 湖南省职业病防治院 13 广西壮族自治区职业病防治研究院(广西工人医院) 14 重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附属第一医院(重庆市职业病防治院) 15 四川大学华西第四医院(四川大学华西职业病医院) 16 云南省第三人民医院(云南省职业病医院) 17 陕西省职业病防治院 18 甘肃省第三人民医院(甘肃省职业病防治院) 19 青海省第四人民医院(青海省职业病防治中心) 20 宁夏回族自治区第五人民医院(宁夏职业病防治研究所) 21 深圳市职业病防治院 22 核工业四一六医院 23 攀枝花市第二人民医院(攀西职业病防治中心) 24 绵阳四0四医院 25 广元市第二人民医院 26 川南职业病医院 27 达州市中心医院 28 贵州省第三人民医院(贵州省职业病防治院) 29 武汉市职业病防治院 30 杭州市职业病防治院 31 淮北市职业病防治院 32 宁夏回族自治区宁东医院
2024年11月24日,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华西第四医院圆满举办了“高水平公共卫生学院建设研讨会”,此次研讨会回顾了华西公共卫生教育110周年的辉煌历程,共同探讨高水平公共卫生学院未来发展的战略路径。 原卫生部卫生防疫司、疾病控制司司长,资深校友戴志澄教授及夫人夏先达老师,四川大学党委常委、四川大学副校长叶玲教授、重庆医科大学副校长邱景富教授、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院长詹思延教授、南京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院长王建明教授、北京协和医学院群医学及公共卫生学院执行院长杨维中教授、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党委书记罗力教授、北京大学公众健康与重大疫情防控战略研究中心执行主任郝元涛教授、西安交通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党委书记兼院长庄贵华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院长王慧教授、安徽理工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院长叶冬青教授、中国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院长皮静波教授、中南大学湘雅公共卫生学院院长胡国清教授、厦门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院长张军教授、山西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院长王彤教授、兰州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院长王俊玲教授、吉林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院长刘雅文教授、广西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院长苏莉教授、安徽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院长王华教授,以及其他国内知名公共卫生学院领导及公卫界知名专家、华西公共卫生学院/华西第四医院师生代表300余人参会,会议在四川大学华西第九教学楼演播厅隆重举行。 四川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叶玲教授致开幕词,感谢业界同仁对四川大学及公共卫生事业的长期关心和支持,四川大学提出华西医学率先整体迈入世界一流的目标,将强力推动华西医学高质量发展,为“健康中国”战略做出更大贡献。 教育部高等学校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教育部第十届国家督学、北京大学博雅特聘教授李立明教授通过视频致辞,李立明教授肯定了华西公共卫生教育110周年的发展,同时也表达了对公共卫生事业高质量发展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 原卫生部卫生防疫司、疾病控制司司长资深校友 戴志澄教授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戴志澄教授追溯了华西公共卫生教育为培养公共卫生人才做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绩,也对未来高水平公共卫生学院建设的新篇章表达了最美好的祝愿。 主会场主持嘉宾: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华西第四医院常务副院长 潘杰教授、北京大学公众健康与重大疫情防控战略研究中心执行主任 郝元涛教授、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党委书记 罗力教授、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华西第四医院副院长 孙鑫教授。 南京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院长 王建明教授作了题为“一流师资助力公共卫生拔尖创新人才”的专题报告,详细解析了国际一流公共卫生学院的建设情况,介绍了打造卓越人才梯队和优秀师资团队的成功案例,也提出学科人才分布、人才储备、引进人才等各方面的具体问题与挑战,带了宝贵的经验和启发。 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院长 詹思延教授作了题为“高水平公共卫生学院师资团队建设”的专题报告。高水平公共卫生学院的建设离不开一支优秀的师资团队,詹思延教授的报告详细分析国内外高水平公共卫生学院师资团队建设的形势、路径和案例,对如何打造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提供了清晰的路径见解。 北京协和医学院群医学及公共卫生学院执行院长 杨维中教授作了题为“公共卫生问题及教育之思考”的报告,报告回顾了中国公共卫生举世瞩目的成就,也聚焦了当前公共卫生领域的热点、前沿和核力问题,提出了对当今公共卫生教育和研究需要关注的老龄化、儿童青少年体格体能、公共卫生发展不平衡、慢性病防控策略和传染病防控核心能力等五个方面的深入思考。 重庆医科大学副校长 邱景富教授作了题为“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发展回顾与展望”的报告,值此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创建50周年之际,邱景富教授的报告系统而精辟地追溯了几代人的辛勤耕耘,和跨越半个世纪砥砺前行的不易,同时也是站在风华正茂的50周年节点展望了未来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华西第四医院原院长 马骁教授作了题为“千磨万击还劲坚 百年树人求卓越——华西公共卫生教育110年回眸”的报告,回顾了华西公卫毕业生在长城内外、大江南北为疾病防控促进教育所作出的努力,在重大卫生应急事件处置中承担重担,一代又一代人把最好的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 大会上,我院栾荣生教授作为杰出贡献专家代表发言,他总结了公共卫生的起源发展及未来,凝练了公共卫生工作者的使命是,站在公众立场,捍卫公众健康! 在此次高水平公共卫生学院建设研讨会召开之际,对我院一直以来在公共卫生教育领域做出突出贡献的专家和老师们表达敬意,并将通过多种方式感谢各位老领导老专家。活动现场,对当天参会的戴志澄教授、陈芙君主任医师等代表献花并颁发了感谢状。 下午,分学科领域举行了六个分论坛,各位专家与我院各学系师生围绕学科发展、人才培养、科研创新等话题,深入讨论专业建设与学系发展。 此次大会的成功举办,充分体现了我院在公共卫生教育领域的影响。我院将在高水平公共卫生学院建设新的历史起点上砥砺前行,为我国公共卫生事业培养更多优秀人才,为人民群众的健康福祉作出更大贡献。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接续做好定点帮扶工作,强化基层医疗卫生服务,11月6日至7日,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华西第四医院)赴甘洛县新茶乡新茶村和越西县新民镇华阳村开展“健康帮扶”送医送药下乡义诊活动,派出包括心血管内科、口腔科、甲状腺乳腺外科、内分泌科、骨科和普通外科等11个临床科室的专家为当地村民提供义诊和健康咨询服务,并根据病情赠送药品,累计服务群众700余人次。四川大学定点帮扶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对本次活动进行了指导,并共同调研了位于甘洛的凉山州重点帮扶企业和新茶乡新茶村的帮扶工作开展情况。 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华西第四医院)近年来一直践行健康中国战略,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创新医防协同、医防融合机制,健全公共卫生体系”重要部署,始终坚持公立医院公益性,充分发挥高校及其附属医院社会服务的支撑力和贡献力,服务国家卫生健康事业和地方社会经济发展。
近日,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发布的《关于下达2023年度学位授权自主审核单位撤销和增列的学位授权点名单的通知》(学位〔2024〕24号),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华西第四医院荣获全国首批公共卫生(学位点代码105300)专业学位博士授权点。这一成就标志着我院在公共卫生教育领域迈上了新的台阶。 2020年,我院获批高层次应用型公共卫生人才培养创新项目,作为试点单位,积极探索招收高层次应用型公共卫生博士。此次获批公共卫生博士授权点,将进一步推动我院构建公共卫生领域专业学位和学术学位硕博士研究生“四位一体”的培养模式,致力于培养能够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发挥关键作用的高层次应用型公共卫生人才,培养出能够“一锤定音”的行业领导者。 自2002年获得全国首批公共卫生专业学位硕士学位授权点以来,我院经过二十余年的不懈努力,已形成了以“产教融合”为核心的公共卫生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至今,我院已向全国公共卫生领域输送了1400余名专业人才,他们在国家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控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为守护国家和人民健康筑起了坚实的第一道防线。
10月18日下午,我院于江安校区空天科学与工程学院报告厅举办2024级本科新生主题思政课,全体2024级本科新生参加。本次思政课由党委书记授课,分管学生工作党委副书记张琦、院长助理全立明、团委书记陈一星一同听课,本科2024级辅导员黎晨主持。 此次思政课以“心悦中华”为主题,旨在提高青年对中华文化成就的认同感、自豪感、责任感。寄语青年学生不负时代,不负青春。党委书记作为此次课程的主讲教师从中华精神、中华智慧、中华气派、中华制度四个方面用实例讲述中华民族先辈所遗留的文化瑰宝,强调中华文化是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最深厚的源泉,提出当今青年传承和发扬中华文化的重要意义。 最后,党委书记勉励同学们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聆听华夏之故事,铸就当代之文魂,努力从中华民族世世代代行成和积累的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和智慧。延续文化基因,展现精神魅力,萃取思想精华。在新时代新征程中挥洒青春、成就理想,努力成为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材。
10月21日上午,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宁东医院门诊大厅里,聚集了不少群众,他们纷纷慕名前来找国家医疗队四川大学华西第四医院国家医疗队专家看病问诊。“听说四川大学华西第四医院的专家们要来开展义诊,我一早就过来了。”现场一名等待诊疗的群众说。 今年9月,国家卫健委召开2024年国家医疗队巡回医疗工作动员部署会,强调要将优质医疗服务带到人民群众身边,提升受援地区医务人员技术水平、管理水平,进一步推动优质医疗资源向城乡基层下沉延伸。 作为国家卫健委44所委管医院之一,按照统一部署和相关安排,四川大学华西第四医院积极组建国家巡回医疗队于9月23日开启工作,先后在宁夏第五人民医院、大武口医院、石炭井医院、石嘴山中心医院等开展巡回医疗工作。 以进一步实现“服务患者、共同发展”为目的,10月21日,巡回医疗活动现场,四川大学华西第四医院与宁夏回族自治区宁东医院签订了共建医联体合作框架协议。我院将与宁夏回族自治区宁东医院组建成立医疗联合体,以构建市区联动、资源下沉、资源共享的临床-教学-科研合作新型医联体为目标,促进双方在医疗技术、医疗服务、科室管理和教学科研等方面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交流合作。 同时,现场还举行了四川大学华西第四医院-宁东医院协作单位授牌仪式,双方将以此为契机展开形式多样的交流和深度合作,共同探索和实践医疗卫生和公共卫生事业发展的新思路、新方法和新路径。 “本次巡回医疗活动,特别是今天的授牌,开启了四川大学华西第四医院与宁夏医疗机构携手合作的新篇章,我们一定要把四川大学华西第四医院专家团队来宁开展巡回医疗工作作为宁夏区内开展巡回医疗工作的样板和示范,把每一位队员当成学习标杆和榜样。”宁夏回族自治区卫生健康委员会相关负责人在现场表示。 我院常务副院长潘杰在现场代表医疗队全体成员郑重承诺,在整个巡回医疗的过程中,将秉持“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的宗旨,充分发挥国家医疗队的专业优势和技术优势,通过义诊服务、健康宣教等为当地患者及居民提供高质量的健康医疗服务,通过学术讲座、技术指导、人员培训等多种形式,与宁东医院的同仁们共同探讨和解决医疗实践中的问题和难题,共同提升本地的医疗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 10月21日至25日,我院尘肺科/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急诊科、泌尿外科、消化内科、心血管内科、神经内科、肾脏内科、骨科、临床营养科以及护理部等多个学科的专家将在宁东医院、宁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部分企业开展疾病诊疗、义诊等巡回医疗工作,同时通过集中授课、教学查房、病例讨论等形式进行医护人员培训,并在临床专科建设、医疗技术水平提升、医院管理、职业病防治等方面给予指导和帮助,不断提升宁东医院的医疗技术及管理水平。 当天,我院国家巡回医疗队还开展了学术讲座和义诊活动,充分将我院最新研究成果与健康医疗实践相融合。同时,医疗队一行还赴国能宁煤煤制油平台、“科创宁东”展厅、“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主题教室等处开展了党性教育活动,深刻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在宁夏视察时发出的“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这一伟大号召。 下一步,医疗队将以实际行动在医疗、中毒应急救援、职业健康等方面开展技术帮扶,教学科研合作以及转化,为国家重点能源基地的人群健康贡献川大华西力量。
扫一扫,手机端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