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9月25-28日,由人民卫生出版社主办,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华西第四医院承办的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十四五”规划教材、全国高等学校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第三轮规划教材《病毒学检验》(第3版)、《分子生物学检验》(第1版)、《实验室安全与管理》(第3版)、《免疫学检验》(第3版)定稿会在成都圆满召开。 参加本次教材定稿会的有来自四川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吉林大学等全国36所高等院校及附属医院的教师,来自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深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广州海关等5家事业单位的专家,以及来自人民卫生出版社的编辑等80余人。25日上午的开幕式上,华西公共卫生学院/华西第四医院副院长沈江主任医师对各位专家的莅临表示了热烈的欢迎,第三轮全国高等学校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教材评审委员会主任委员裴晓方教授致辞并激励编委们高质量完成编写工作,人民卫生出版社邹梦娜和马双编辑分别对纸质版和数字版教材编写中的共性问题进行了讲解。开幕式由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卫生检验与检疫系主任汪川教授主持。 《病毒学检验》(第3版)由四川大学裴晓方教授、济宁医学院陈廷教授任纸版主编,温州医科大学陆家海教授、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张勇教授任数字版主编;《分子生物学检验》(第1版)由四川大学汪川教授、温州医科大学李伟教授任纸版和数字版主编;《实验室安全与管理》(第3版)由四川大学许欣教授任纸版主编,四川大学王永伟教授任数字版主编;《免疫学检验》(第3版)由海南大学徐顺清教授、海南医科大学夏乾峰教授任纸版和数字版主编。随后四本教材分别在主编的组织下进行定稿讨论,各主编就共性问题进行了讲解,随后各章节编委依次讲述编写思路,各位编委对各章内容详细审定和修改。 《病毒学检验》定稿会讨论现场 《分子生物学检验》定稿会讨论现场 《实验室安全与管理》定稿会讨论现场 部分编委在汪川教授带领下参观实验中心 会议进一步统一了编写指导思想,全体编委共同审阅了全部稿件,顺利完成了定稿,同时,还确定了融合教材纸质内容与数字内容最终交稿的要求和时间。该轮教材的出版是时隔9年的内容更新,将会有力地推动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的本科人才培养和质量提升。
9月30日,我院召开“医防协同、医防融合、医防整合”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人才培养体系创新与实践工作推进会,常务副院长潘杰、副院长廖娟、四川大学华西-协和陈志潜卫生健康研究院执行院长裴晓方,院长助理以及相关部门、学系负责人、教改项目负责人和部分健康新质生产力研究所成员参加,会议由预防医学专业负责人赵莉主持。 本次工作推进会是学院(医院)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促进社会共治、医防协同、医防融合”的重要部署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创新人才培养体制机制和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一次阶段性工作会。 会上发布了健康新质生产力研究所资助的六项教学项目,各项目负责人分别介绍了项目概况和预期成果,裴晓方教授分享了申报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的经验,参会人员围绕应用人工智能、信息技术推进医防协同、医防融合、医防整合培养公共卫生人才进行了研讨。潘杰常务副院长在会议总结时指出人才培养始终是学院(医院)的中心工作,鼓励全院教师通过更多的教学研究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适应新时代构建强大公共卫生体系对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 我院在“院院合一”实践中形成了医防协同、医防融合管理模式,并且将该模式整合应用到人才培养中。“医防协同、医防融合、医防整合”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人才培养体系创新与实践的成果日益显现,包括继承发扬陈志潜先生弥合公共卫生与临床医学裂痕的思想,不断创新“协同-融合-整合”理念,创造性地开设预防医学+软件双专业、预防医学+医院感染管理创新班,发展了医防融合的课程体系、教材体系和教学模式,构建了公共卫生学院+医院、学院/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卫生管理干部培训中心+培训等平台,形成了系列成果并分享应用到相关院校,主动适应社会发展对公共卫生人才的需求和向人民提供从疾病预防到健康促进的连续健康服务。
2024年9月25日,我院成功举办“卓越 为民”讲坛第二十一期。本期讲坛以“和基层医生的学术交流:从编辑的角度审视论文的常见问题”为主题,特邀四川大学期刊社副社长、《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常务副主编别明江教授担任主讲嘉宾。讲坛活动在第七教学楼(志德堂)108会议室举行,副院长沈江教授进行主持。院内教职工参加讲座。 别明江教授结合自己多年来的期刊审稿与编辑工作经验,精准对接临床医护人员在论文写作中的实际需求,从投稿前的准备工作、文章处理节点及关键点、常见拒稿原因、应对策略五个维度逐一展开讲解。不仅指出了基层医生在论文撰写过程中容易忽视的问题,还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改进建议。别教授特别强调了论文创新性、数据可靠性、逻辑严谨性以及语言表达清晰性的重要性,鼓励大家注重细节,精益求精。此外,别明江教授还简要介绍了《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的办刊特色、投稿指南及影响力等信息,鼓励学院/医院师生积极投稿,共同推动学院/医院科研事业繁荣发展。 最后,副院长沈江教授向别明江教授颁发感谢状,代表学院/医院对别明江教授的精彩报告表示由衷敬意和诚挚感谢,讲座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落幕。 我院将继续积极策划并持续举办“卓越 为民”系列高质量活动,为学院/医院高质量发展聚力赋能,为加快推进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贡献华西力量。
2024年9月21日,从在苏州举行的“中国毒理学会第十一次全国毒理学大会”中获悉,由我院卫生毒理与病理学系学生王志秋、胡林霞、陈萌、曾品利、黄琰主创的科普动画类作品《奇幻之旅:揭秘食源性污染物丙烯酰胺》在第七届中国毒理学会校园科普作品大赛中获得二等奖,指导老师为卫生毒理与病理学系副主任卜迁、副研究员周萤。 团队成员王志秋(左三)受邀出席颁奖典礼 # 中国毒理学会校园科普大赛 大赛由中国毒理学会主办,面向全国在校大学生,以“创新驱动发展,科普促进健康-毒理学科普在行动”为主题,广泛征集毒理学科普作品,评选优秀作品和优秀组织单位,并将获奖作品在中国科协和中国毒理学会官网登载宣传。本届科普大赛共收到漫画、视频等各类作品134件,经学会科普工作委员会评审,共评选出一等奖2名、二等奖5名、三等奖10名、优秀奖15名,组织奖6名。 # 作品简介我院研究生王志秋、曾品利、黄琰及本科生胡林霞、陈萌共同参与,从生活日常中的烘焙及油炸美食切入,选择了具有毒性、可产生不良健康危害且通过采取一定的措施可有效预防的物质——丙烯酰胺,具有现实意义和科普价值。作品采用主角进入游戏世界成为丙烯酰胺的设定,具备生动有趣的角色和故事情节,提供轻松愉悦的体验感受,旨在提醒观众在日常生活中关注食源性污染物丙烯酰胺,并预防控制丙烯酰胺产生的不良健康影响。
2024年9月21日星期六,我院泌尿外科/盆底男科带头人杨罗教授在天津第三十一届泌尿外科学术会议进行了“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与Rezūm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的相关发言。其中首次报道了我院作为全国大样本病例中心随访的数据效果,并与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60例患者一年随访的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进行了数据对比,以及改良手术157例患者的效果对比。 我院泌尿外科/盆底男科是西南地区第一家开展Rezūm前列腺增生热蒸汽消融手术的单位,更是在全国单中心中首家该技术手术量破百的单位。随着手术量的不断增加,术后的随访任务也在不断更新与完善。 在2024年第三十一届泌尿外科学术会议上,我院首次报道前列腺热蒸汽消融术的随访相关重要数据。目前总共随访345例患者,满一个月的随访患者有345人,其中术前术后改善≥8分的患者有279人,占比80.87%;满三个月的随访患者有326人,其中术前术后改善≥8分的患者有285人,占比87.42%;满六个月的随访患者有284人,其中术前术后改善≥8分的患者有240人,占比为84.5%;满一年的随访患者有134人,其中术前术后改善≥8分的有105人,占比78.36%。 四川大学华西第四医院泌尿外科/盆底男科是四川省首家将泌尿外科、盆底及男科专业结合起来,在微创技术及显微外科为特色的基础上形了泌尿外科、盆底、男科、妇科泌尿及痔瘘等亚专业,在全面开展泌尿外科、盆底及男科疾病诊治的基础上,形成以泌尿外科为核心,多科协作诊治盆底功能障碍疾病,微创技术及显微外科治疗男科疾病为特色的临床治疗中心,也是中国性学会私密整形与产业分会副主任委员单位,四川省性学会男性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和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
2024年9月17日,陆军军医大学全军健康教育中心武书兴副院长和陈济安主任一行莅临我院,与我院健康行为与社会医学系的健康教育学课程组进行了富有成效的交流。 在交流会上,周欢主任详细介绍了我院在健康教育学国家一流本科课程建设中的教学计划、思政教育和实践教学等方面的创新做法和经验。周欢主任的介绍不仅展示了我院在健康教育领域的长期积累,也体现了我们在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上的积极探索。 陈济安主任随后分享了军队院校在健康教育学教学方面的经验,并对我们学院在课程建设中所取得的成就表示了高度赞赏。他特别提到,我院团队在课程建设中总结的经验对于提升教学质量和推动学科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双方在深入讨论后达成共识,决定加强在课程建设、思政教育等领域的合作。此次合作将有助于双方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推动健康教育学科的发展。此次交流不仅加深了两院之间的了解和友谊,也为未来的合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为了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提升研究生专业实践技能水平,增强实践能力,9 月 19 日,我院特邀分析测试中心杨华老师,为研究生举办了一场内容丰富的科研代养培训。来自2023级和2024 级硕、博士研究生共计70余人参加。 培训会现场照片 杨华老师为同学们演示实验动物操作 培训会上,杨华老师首先对分析测试中心进行了全面介绍,使同学们对其有了深入了解。随后,杨华老师就屏障环境与实验动物、普通实验动物设施、SPF 人员及动物进出要求、实验动物代养程序注意事项等方面展开系统讲解,为同学们带来了丰富的知识与实用的技能指导。为帮助同学们更直观地理解和掌握相关操作规范,杨华老师还亲自示范了实验服装的正确穿脱方式及实验室操作规范。理论讲解结束后,同学们换上实验服,进入动物实验室,亲身体验小鼠的抓握、喂养、灌胃、解剖等操作,切实提升了实验动物代养的实践技能。 杨华老师现场教学实验服装穿脱流程 参与培训的同学纷纷表示,此次培训收获颇丰,不仅丰富了实验动物代养的基础知识,还提高了实践能力,更为他们提供了与老师和同学深入交流的机会。同学们期待学院未来能举办更多类似培训活动,为他们创造更多学习与发展的机遇。
近日,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华西第四医院)张鑫研究员团队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 Science Advances(JCR1区)发表了题为 “Synthesis of chiral sulfilimines by organocatalytic enantioselective sulfur alkylation of sulfenamides” 的研究性论文。Science Advances是业界公认具有重大影响力的国际顶级期刊。论文第一作者为四川大学2023级博士研究生王富城和2022级硕士生向万兴,张鑫研究员和张骆强副研究员为论文的通讯作者,论文完成单位为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华西第四医院)/生物治疗全国重点实验室。 张鑫研究员团队一直致力于有机催化硫手性化合物的高效合成(Nature 2022, 604, 298–303; JACS Au 2023, 3, 700–714)。在这些研究基础上,作者开发了一种高效的次磺酰胺不对称烷基化的方法,该方法显示出硫相对于氮的独特化学选择性和高对映选择性。以优异的产率和高的对映体控制性获得了多种手性硫亚胺化合物,克级规模反应进一步证明了该方法的普适性。另外,温和的反应条件和广泛的官能团耐受性使该反应适合药物的后期修饰。通过本工作建立的方法可以实现对塞来昔布和伐地考昔等药物的后期修饰。得到的硫亚胺产物也可与含有磺酰氯或含羧酸的药物进行缩合,得到塞来昔布、西地那非、雷西那德、布洛芬、青霉素、鲁马卡托等药物分子的衍生物,进一步证明了该方法的实用性,促进了新型硫手性结构在药物研发中的应用。 该研究成果得到了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的资助。 张鑫,特聘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家级高层次青年人才计划入选者,四川省高层次青年人才项目入选者,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华西第四医院)和生物治疗全国重点实验室共聘专家。2014年本科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19年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获得博士学位,随后进行了博士后研究工作,于2022年加入四川大学开展独立研究工作,研究方向包括有机化学、药物化学、新型催化剂设计与合成、抗纤维化药物的合成与修饰等,目前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身份在在Nature、Science、Chem、JACS Au、Science Advances等著名国际期刊发表多篇文章。 文章链接:https://www.science.org/doi/10.1126/sciadv.adq2768
2024年9月14日下午,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华西第四医院)“卓越 为民”讲坛第二十期在江安校区水上报告厅举行。原国家疾控局科技教育与国际合作司一级巡视员孟群教授开讲《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与公共卫生人才培养》,全体2024级新生及教师代表参加活动。 在讲座中孟群教授以公共卫生的内涵和要求为引言,紧密融合党的二十大、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核心精神和政策战略,从“我国卫生事业发展与面临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我国医学教育与公共卫生人才培养”两大关键维度,全面深刻剖析了全球化趋势对卫生健康体系架构、医学教育模式改革和人才培养发展方向带来的深远影响和重大变革。他指出,面对公共卫生事件频发的全球性新常态,疾病防控领域的能力建设被赋予前所未有的高度关注和要求。这不仅是对监测预警、流调与风险评估、实验室检验检测、应急处置等关键环节能力的全面升级,也是对科学研究、数据收集分析和大数据应用、监督执法以及全球卫生治理等综合性能力的深度强化。同时,他强调培养具有“指挥+实战”岗位胜任力的复合型公共卫生人才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并简要介绍赋予公共卫生医师处方权试点工作的背景和进展。这些深刻见解不仅为现场师生提供明确指引,更能促进大家对医疗卫生事业未来发展路径的深入思考和积极讨论。 互动环节,参会师生展现出高涨的参与热情和强烈的探求精神,纷纷积极踊跃举手提问,就公共卫生领域涉及的人才培养、服务融合等多个核心议题,与孟群教授展开交流。现场气氛活跃融洽,交流过程热烈有序。随后,学院向孟群教授颁发感谢状,代表学院/医院对孟群教授的精彩报告表示由衷敬意和诚挚感谢。最后,讲座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落幕。 我院将继续积极策划并持续举办“卓越 为民”系列高质量活动,为学院/医院高质量发展聚力赋能,为加快推进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贡献华西力量。 嘉宾介绍 医学博士,二级研究员,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政府特贴获得者,原国家疾控局科技教育与国际合作司一级巡视员。
2024年9月7日,由四川省老年学学会主办、四川大学华西第四医院骨质疏松科/内分泌代谢科承办的“四川省老年学学会骨质疏松防治专委会成立大会暨第一届学术年会”在成都举行。本次会议以“合作、发展”为主题,联合医联体单位共同打造骨质疏松大平台,汇集骨质疏松、内分泌、康复、中医、营养学等相关领域专家,以临床病例为引导,就骨质疏松领域的热点问题进行探讨,旨在通过学术交流和讨论,碰撞开拓新思路、解决临床问题,为广大临床医生与科研工作者献上一场学术交流盛典。 四川省老龄健康发展中心邱赞主任到场宣读《四川省老年学学会关于成立骨质疏松防治专委会的批复》,宣布四川省老年学学会骨质疏松防治专委会正式成立。邱赞主任指出,成立骨质疏松专委会,旨在汇集相关领域专家科普及掌握骨质疏松防治知识,共同努力,发挥平台优势,加快完善四川省养老系统的建设。 大会选举产生了四川省老年学学会骨质疏松防治专委会第一届委员会委员、常务委员、副主任委员、主任委员,四川大学华西第四医院骨质疏松科王文志主任医师当选专委会主任委员,高博、郭华、夏卫、斯海波、熊英、张允、周利、朱飒飒、易松、孙蕾当选为副主任委员。会议共选举常务委员37人,委员127人。 王文志主任医师作为主任委员代表专委会致辞,向莅临本次会议的各位领导、专家、同仁表示热烈欢迎及感谢,并在发言中指出,骨质疏松症发病率高,但是群众认知率、防治率低,在以后的工作中,她将利用学会平台,与各地相关领域专家进行学术交流、合作,分享研究成果及经验,对公众进行健康科普,宣传骨质疏松症的诊断、治疗方法,提升公众意识。同时,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共同推进骨质疏松诊疗、防治的规范化,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 四川大学华西第四医院分管医疗业务的副院长受邀参加大会并代表医院致辞,向参会专家、同仁表示热烈欢迎及感谢。他在发言中指出,骨质疏松症患病率高,影响大,公众认知率低,但是可防可治。以后工作的重点在于加快专科发展,提高诊疗水平,进行骨质疏松防治的规范化。同时,要加强各地区医院的交流合作,谋求共同发展。 会议特邀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内分泌科余希杰教授、四川省人民医院中医骨科张允主任医师、四川大学华西第四医院王文志主任医师、孙蕾主任医师、徐健副主任医师、陈瑶主治医师作大会主旨报告。针对骨质疏松症的诊断及鉴别诊断,骨质疏松症的运动康复管理、骨质疏松症的药物治疗、骨转换标志物的临床应用等经典与热点话题进行讲解与交流,同时向参会同仁分享当前骨质疏松症的一些典型病例。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内分泌科余希杰教授讲解骨质疏松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分享经典病例 四川省人民医院中医骨科张允教授分享骨质疏松症的运动康复管理 四川大学华西第四医院骨质疏松科/内分泌代谢科王文志主任讲解骨质疏松症的药物治疗、药物安全性及药物的选择 四川大学华西第四医院骨质疏松科/内分泌代谢科孙蕾主任医师分享骨转换标志物的临床应用 四川大学华西第四医院骨质疏松科/内分泌代谢科徐健副主任医师分享原发性骨质疏松合并病理性骨折1例 四川大学华西第四医院骨质疏松科/内分泌代谢科陈瑶主治医师分享骨质疏松合并干燥综合征肾小管酸中毒病案1例 王文志主任委员在闭幕式上致辞表示,将在学会工作中,带领各位同仁积极开展学术交流和科学研究合作,吸引更多的医学专家参与进来共同推动骨质疏松专业发展及专科建设,齐心协力把专委会建设好,为发展四川省老年医学事业贡献专委会的力量。
2024年8月22日至8月24日,由高等学校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联席会基础医学组、高等学校基础医学创新创业协同育人工作组主办、中山大学承办的第十届全国大学生基础医学创新研究暨实验设计论坛全国总决赛暨2024“一带一路”国际大学生医学基础研究创新设计论坛在中山大学南校园举行。来自21个国家、204所高校的876支队伍出席总决赛,办赛规模与参赛人数均创历届之最。通过地区赛和全国总决赛两轮角逐,我院李永新教授和机械工程学院罗泽伟副研究员指导的团队(苏立倩、王心月、马珂欣、涂东睿、战蓝)喜获预防医学赛道国家级铜奖。 全国大学生基础医学创新研究暨实验设计论坛是我国医学领域影响力最大、水平最高的A类竞赛之一,代表了全国医学类院校大学生创新研究的最高水平。该项赛事是贯彻落实国家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的战略部署的重要举措,旨在为优秀学生提供平台,让优秀学生“早进实验室、早进团队、早进课题”,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和创新素质,同时通过“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改”,强化产教融合,推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 我院高度重视此次活动,并提供了全面支持和指导。此次比赛使学生们深入领悟了医学科学研究的价值和意义,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并将继续激励学生积极投身学术科研活动,为推动医学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近日,2024 年第十届全国大学生统计建模大赛成绩揭晓,我院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系张韬副教授指导的《一种应用于传染病多点触发智慧化监测预警的新方法》项目,荣获四川赛区一等奖及国家三等奖,实现了我院研究生在该项竞赛中的重大突破。 自 2024 年第十届全国大学生统计建模大赛启动以来,全国共有 21386 支队伍提交论文参赛,各参赛队伍按省(直辖市)进行选拔。在四川赛区,汇聚了来自四川大学、西南财经大学和电子科技大学等多所高校的团队,涵盖了理科、医科、商科、工科等多个专业领域。 张韬副教授带领硕士研究生陈苗双、韩昕玥、于洁,运用因果推断和时间序列等模型,提出了一种应用于传染病多点触发智慧化监测预警的新方法。经过校级、省级和国家级的层层筛选与激烈角逐,最终在四川省和全国赛事中脱颖而出,取得优异成绩。 我院高度重视研究生的产教融合培养工作,积极鼓励并大力支持研究生参与国内赛事,通过以赛促学、以赛促教的方式,切实提升研究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今后,我院将继续加强研究生的产教融合培养,为研究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平台,培养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近日,第一届海峡两岸暨港澳服务学习学生研讨会在香港理工大学召开,我院卫生政策与管理学系赵莉教授团队硕士研究生梅士伟、李振朝报告的团队作品《川港学子服务学习,促进儿童正向成长》获得最佳影片优异奖。 作品报告了2019年至2024年,在教育部内地与港澳大中小学师生交流计划、四川省教育厅等教育行政部门支持下,四川大学与香港理工大学在成都圆满实施的六届“服务学习正向成长”项目,200余名川大学生600余名香港学生累计服务3000名四川中小学生及其家长,受到新华社等多家媒体报道。雪山之下的公园城市成都和东方之珠的香港,一个群山围绕,一个四面环海;一个是“天府之国”,一个是“东方之珠”,川港学子跨越山海,心手相连,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川港学子和被服务的家庭在服务中学习、学习中反思、反思中成长,实现了服务学习初心。 研讨会由香港理工大学和海峡两岸暨港澳地区服务学习教育网络主办、丝绸之路青少年发展中心承办、田家炳基金会赞助,旨在为学生们提供一个展示他们在服务学习领域的杰出成果和分享独到见解的平台,揭示服务学习教育的不同方法和策略,进而为推动中国各地区服务学习的发展作出积极贡献。香港理工大学协理副校长、学生研讨会发起人石丹理教授开场致辞,从学生主体出发对于服务学习项目发展的特殊意义的角度阐明了学生研讨会的重要意义,学生研讨会为服务学习项目带来了新气象,青年学子的加入助力教育事业和社会发展不断前行。 服务学习是近年来蓬勃发展的教学方法,旨在提升学生的同理心、对他人的关怀及社会责任感。服务学习以立德树人为目标,回归大学教育根本,是培养学生品格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在服务中学习,并用所学服务社会需要。研讨会汇聚了来自海峡两岸不同高校的专家、学者,包括香港理工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南开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南财经大学、云南大学、上海纽约大学和四川大学等高校百余名师生代表。学生们对于本团队开展服务学习的情况和经验做了介绍,围绕服务学习的概念、内容、方法、挑战与应对、学术研究等开展了热烈的讨论,研讨会为加强服务学习合作交流、共同促进实践和研究发展进一步凝聚了共识。田家炳基金会总干事戴大为在总结中祝愿研讨会在总结服务学习经验,讲述服务学习故事,助力中国教育和社会发展事业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近日,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华西第四医院泌尿外科/盆底男科杨罗教授团队在医学病理学权威期刊The Journal of Pathology(川大B刊)在线发表了题为“Single‐cell transcriptomic analysis reveals that the APP–CD74 axis promotes immunosuppression and progression of testicular tumors”的原创性研究论文,我院陈果博士后为论文第一作者,杨罗教授为论文的独立通讯作者,论文第一单位为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华西第四医院)。该研究成果被国际肿瘤学和癌症研究组织(International Research Awards on Oncology and Cancer Research)提名为2024年度“最佳研究奖(Best Research Award)”。杨罗教授团队一直致力于男科基础与临床的研究和诊治,其中男性生殖系统肿瘤的发病机制近年来也是团队研究的重点方向之一。 研究基于睾丸肿瘤是年轻男性中常见的恶性肿瘤,但发病机制尚不清楚。本研究通过对睾丸精原细胞瘤、混合生殖细胞瘤及间质细胞瘤组织样本进行单细胞转录组测序。通过系统地分析各类样本,识别出5个不同的恶性细胞亚群,其中亚群1和3与免疫抑制反应密切相关,它们与14种免疫亚群之间的APP-CD74互作明显增强;此外,研究构建了异常的精子发育轨迹,并描绘出了精原细胞瘤睾丸中体细胞的整体基因改变,发现精原细胞干细胞和支持细胞之间的细胞通讯在精原细胞瘤睾丸中受到干扰。 研究为睾丸肿瘤内异质性和肿瘤免疫微环境提供了重要研究线索,并为进一步挖掘具有临床价值的治疗靶标和策略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原文链接:https://pubmed.ncbi.nlm.nih.gov/39161125/ 科室介绍: 我院泌尿外科/盆底男科是四川省首家将泌尿外科、盆底及男科专业结合起来,在微创技术及显微外科为特色的基础上形了泌尿外科、盆底、男科、妇科泌尿及痔瘘等亚专业,在全面开展泌尿外科、盆底及男科疾病诊治的基础上,形成以泌尿外科为核心,多科协作诊治盆底功能障碍疾病,微创技术及显微外科治疗男科疾病为特色的临床治疗中心,也是中国性学会私密整形与产业分会副主任委员单位,四川省性学会男性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
2024年8月10日,由四川省抗癌协会主办,四川省抗癌协会肿瘤护理专委会、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华西第四医院承办的第五次肿瘤护理学术会议暨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华西第四医院护士长培训于成都召开。我院各科护士长、护理骨干及来自省内140余名肿瘤护理专家同仁、齐聚一堂,共享学术盛宴。 会议以“创新引领、高质变革:铸就护理新质生产力”为主题,旨在促进四川省肿瘤护理学科的发展,提高护理人员管理能力与专业技能,优化肿瘤患者的护理服务质量。会议由我院护理部负责人王国蓉主持,院党委副书记张琦出席会议并进行大会致辞,她充分肯定肿瘤护理在肿瘤医防融合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并代表我院对参会人员致以衷心的祝福和诚挚的感谢。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护理部主任蒋艳代表专家致辞并做《护理垂直管理体系探索与实践》专题报告,蒋主任以“什么是管理”问题切入,以绩效管理实践案例落脚,对护理垂直管理内涵进行了深入分析,为护理管理创新提供了宝贵经验。 四川省人民医院护理部副主任蒋文春以《质量管理引领护理新质发展》为主题,针对病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用实际案例清晰展示护理质量管理问题的解决方法,不仅让大家再次深刻认识到护理质量管理的重要性,更指明了其引领护理新质发展的具体路径。 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肿瘤科护士长杨淑艳详细介绍了《中医护理门诊中医特色疗法推广应用》,通过分析中医护理特色疗法的经验和挑战,展示了中医特色疗法在护理工作中的广阔前景和积极作用,也为中医护理实践推广提供了有力指导。 四川省人民医院医保办副主任李敏针对目前护理管理的热点与难点,以《加强收费精细化管理,助力医院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剖析医疗服务价格政策和违规问题,并提供了护理收费规范管理策略,引发学员深入讨论和思考。 此次培训紧扣护理管理、护理质量、特色护理、护理经济效益等诸多热点问题,内容充实、针对性强、知识面广,有助于护士长理清管理思路,进一步开拓质量管理新局面;培训也将助推医院护理管理工作迈上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管理的新台阶,为创新驱动护理管理新路径、新方法赋能护理管理效能,为护理管理注入新质生产力。
扫一扫,手机端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