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届中毒及危重症救治全国学术研讨会暨2025年四川省预防医学会中毒控制分会学术大会在成都顺利召开
近日,由中国毒理学会中毒与救治专业委员会主办,四川省预防医学会中毒控制分会和四川大学华西第四医院承办,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和天津市环境与食品安全风险监控技术重点实验室协办的“第十六届中毒及危重症救治全国学术研讨会暨2025年四川省预防医学会中毒控制分会学术大会”在四川成都召开。本次大会汇聚了来自全国各地的中毒防治、危重症医学、急诊医学、职业病学、疾控预防等领域的顶尖专家学者、临床一线骨干及科研人员,共襄学术盛宴,共绘中毒防治事业新蓝图。
大会设有“主旨报告”“专题报告”“中毒病例及研究青年学者报告会”“中毒血液净化知识与技能大赛”“中毒背囊化快反小分队应急处置(实景工作坊)竞赛”及“壁报交流”等模块,旨在增进中毒及危重症救治相关领域从业者交流合作,提高广大同行对中毒性疾病及其危重症的认识和应急处置能力。本次大会共安排有16场大会报告,1000余人踊跃参会。
9月13日上午,大会举行开幕式。四川大学华西第四医院急症与重症医学科主任,卫生应急管理研究中心主任,院长助理杜宇主任医师主持。大会主席、中毒与救治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军事医学研究院谢剑炜研究员致开幕词。他表示,要立足国家需求,着眼为民解忧,深入探讨中毒与危重症救治的前沿问题,分享最新研究成果,凝聚共识,推动学科发展及促进青年人才的培养。随后,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华西第四医院常务副院长潘杰,中华医学会急诊分会候任主任委员、中日友好医院张国强教授,四川省医疗应急处主任李永春依次致辞。
前沿理论与热点聚焦
会议特邀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谢剑炜研究员、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邱泽武教授、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华西第四医院常务副院长潘杰教授、中华医学会急诊分会候任主任委员张国强教授、北京协和医院李毅教授、南京大学李武军教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张劲松教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陆远强教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孟庆义教授、香港大学深圳医院刘飞龙教授、东南大学生物科学院与医学工程学院陈早早教授、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彭艾教授等国内多位专家,就中毒诊治领域前沿理论及热点进行了深度研讨。专家们结合最新循证医学证据,对常见及罕见毒物中毒的规范化诊疗路径进行了梳理,为临床实践提供了权威、科学的指导。
中毒诊治及科学问题凝练
大会特别设置“中毒临床救治”“中毒诊断与毒物检测技术”“中毒疑难病例”“毒理及临床研究”“有毒生物”及“中毒危重症护理”六个分会场。50余位专家学者围绕会议主题作了精彩的专题报告,开展了广泛且深入的学术交流和研讨,这些报告全面展现了我国中毒与救治不同研究领域近年来的新成果和新进展,为广大参会人员提供了良好的交流平台。
中毒病例及研究青年学者报告
为促进学科持续发展,培养鼓励青年学者和研究生,本次大会特设青年学者报告会及壁报交流。14位参赛选手分别来自军事医学科学院、解放军第五医学中心、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四川省第三人民医院、四川省德阳市人民医院及凉山州第一人民医院。报告内容涉及中毒机制的基础研究、毒物检测新技术研发、人工智能在中毒早期识别和预后预测中的应用等前沿方向,展现了我国中毒救治领域蓬勃的创新活力与后备力量。
中毒背囊化快反小分队竞赛
近日国家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法》。为响应国家政策,大会特设“中毒背囊化快反小分队竞赛”,聚焦中毒事件的快速响应与实战处置。参赛队伍分别来自:火箭军特色医学中心、四川森林消防总队、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浙江省医疗健康集团衢州医院(浙江衢化医院)、宁夏宁东医院、彭州市人民医院、彭州市中医院及攀枝花中心医院。各参赛队伍将围绕背囊化装备展开技能比拼,全面检验其在模拟场景下的应急反应、团队协作及专业化救治水平,旨在推动中毒应急救援能力的标准化与高效化发展。
中毒血液净化知识与技能大赛
血液净化技术是中毒救治中的关键核心技术,可快速、直接地清除进入血液循环的毒物或药物。为规范血液净化技术的应用,大会特设中毒血液净化技术的实践操作及相关知识的竞赛。
专委会召开
会议期间,中国毒理学会中毒与救治专业委员会进行了专委会全体委员会议,针对我国中毒与救治技术的发展和瓶颈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并提出利用网络平台开展中毒与救治技术线上课程,分享研究进展,促进学科发展的新模式。
闭幕式
本次会议汇聚了国内中毒防治领域的顶尖专家学者,围绕中毒机制研究、临床救治技术、毒物检测分析及公共卫生应对策略等核心议题展开了深入研讨。会议期间,与会代表通过大会报告、专题研讨、壁报展示等多种形式,分享了最新研究成果与宝贵实践经验,展示了我国中毒防治水平的长足进步。本次大会的成功举办,不仅为全国同仁提供了高水平学术交流平台,有力推动我国中毒救治事业的创新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