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华西第四医院杨云/刘继伟团队联合英国RFI研究所(The Rosalind Franklin Institute)、英国Warwick大学、加拿大Guelph大学团队,在业界公认具有重大影响力的国际顶级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发表题为“Molecular basis for the phosphorylation of bacterial tyrosine kinase Wzc”的研究成果。 细菌酪氨酸激酶Wzc是经典的“Wzx-Wzy”细菌多糖合成途径中的关键调控蛋白。2021年,杨云、刘继伟等揭示了Wzc通过八聚体的聚合和解聚动态调控细菌荚膜多糖的合成与转运(Nature Communications, 2021)。近期,杨云/刘继伟团队进一步报道了Wzc磷酸化中间状态的冷冻电镜结构,与之前报道的Wzc去磷酸化状态和磷酸化临界状态结构一起,获得了Wzc磷酸化构象的完整拼图,同时结合质谱、分子动力学模拟、体内多糖分析实验等,最终揭示了Wzc自磷酸化机理和磷酸化信号传导机制。 华西公共卫生学院(华西第四医院)/生物治疗全国重点实验室刘继伟研究员为本论文的最后通讯作者,华西公共卫生学院(华西第四医院)/生物治疗全国重点实验室杨云副研究员和英国Warwick大学Mariana Batista博士为本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 原文链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25-58693-7
2025年4月19日,我院联合承办的"2025年四川省生物信息学会肾病交叉学科交流学术大会暨生物信息学培训班"在圆满闭幕。本次会议以聚焦肾脏病诊疗的精准化与规范化为主题,探讨前沿技术、分享临床经验以及提出创新策略,吸引了省内的三甲医院肾内科专家、生物信息学研究者等参会,为西南地区医学界携手共进提供了重要平台,四川大学华西第四医院将以此为契机推动肾脏病诊疗水平提升。
4月21日上午,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华西第四医院)举办“卓越 为民”讲坛第二十八期。本期讲坛以《健康经济学:以控烟为例》为主题,特邀清华大学卫健学院朱纪明副教授担任主讲嘉宾。讲坛活动在华西医学中心第二会议室举行,卫生政策与管理学系张雨萌副教授担任主持。 朱纪明副教授围绕健康经济学中的核心知识,以控烟为切入点开展烟草市场的供给需求分析,进而运用弹性剖析税收在控烟中的作用和政策启示。在互动研讨环节,大家围绕医疗服务供给、医疗服务价格弹性等进行了深入交流。 最后,会议主持人为朱纪明副教授颁发感谢状,讲座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学院/医院将持续推进此类学术交流活动,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
近日,我院消化内科主任医师、副院长廖娟受邀参加北京协和医院消化疾病与消化内镜研讨会,作为全国早癌筛查比赛评委,对参赛选手进行了点评与交流。 我国消化道肿瘤发病率高,多数患者确诊时已处于中晚期。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华西第四医院消化内科通过规范内镜检查、早癌诊断、微创治疗及术后管理等全流程,推动早癌筛查技术创新和标准化应用。我院深入落实“医防融合”理念,构建覆盖筛查、诊断、治疗、康复的消化道肿瘤防治体系,助力实现“三早”(早筛、早诊、早治)目标,为健康中国建设贡献专业力量。
2024年11月8日下午,我院在第七教学楼108会议室成功召开科研经费自纠自查工作启动会。此次会议的核心目标是贯彻四川大学的会议精神,进一步规范科研经费的管理流程,强化对科研经费等关键领域的审计监督,严肃财经纪律,降低潜在风险,并提升经费使用效率,确保科研经费的合规使用。各学系(中心)及临床科室科研项目负责人参加了此次会议。 会议介绍了本次科研经费自纠自查工作的工作背景、工作流程,强调了科研经费管理的重要性,并提出了自查自纠、立行立改,严肃查处、强化问责,突出问题导向、强化整改落实,健全长效机制、推动建章立制的工作原则。为确保自纠自查工作的顺利进行,我院成立了院级科研经费自查自纠工作专班,工作专班由分管科研副院长及分管财务副院长领导,专班成员部门包括学科建设部、财务部、审计办公室、纪委办、党委教师工作部。 本次会议的召开标志着我院科研经费自纠自查工作的正式启动。我院将进一步加强科研经费管理,确保科研经费的合理规范使用,促进科研工作的持续健康发展。
为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加强一流本科内涵建设,做好大类培养专业分流工作,近期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以线上线下等方式开展了系列专业宣讲活动,引导学生做好个人职业生涯规划。 群贤毕至,共话公卫未来 活动中,我院三位专业负责人分别围绕各专业办学积淀、师资团队、培养路径、职业发展等给同学们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负责人汪川教授重点介绍了在新形势下专业“重融合、强实践、促创新”的人才培养模式。食品卫生与营养学专业负责人陈锦瑶教授结合转化,国家营养专业人才发展需求等为同学进行了介绍。预防医学专业负责人赵莉教授则以国家安全与发展需求为切入点,从落实“健康中国”国家战略出发,强调了预防医学人才培养“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创新发展,大有作为”。 校友寄语,点燃学子热情 本次活动,有幸邀请到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群医学及公共卫生学院特聘教授乔友林,四川省卫生健康委党组成员、副主任、四川省疾控局党组书记、局长唐雪峰,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研究员李忠杰,国家卫生健康委科教司生物安全二处处长伍竞成等杰出校友为同学们开展讲座。乔友林教授以“预防医学的魅力”为题,从华西求学出发到从事宫颈癌的防治研究,生动诠释了预防医学普惠众生的核心价值和无限魅力。唐雪峰主任围绕“公共卫生与疾病预防控制体系”这一主题,就公共卫生与疾病预防控制的内涵展开深入的解读,立足战略视角解析现代化疾控体系的能力构建与使命担当,勉励学子们将专业智慧转化为守护公共健康的华西力量。 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对话未来:杰出校友/优秀毕业生成长路径解码暨家校课堂”专业发展云端讲座中校友学长分享成才路,学生、家长交流热烈。 展望未来,共筑学科辉煌 本次专业宣讲系列活动不仅为同学们提供了深入了解专业的机会,进一步巩固了专业自信,也为学院教育教学改革注入了新思路。接下来,各专业还将组织外出参观访学等活动,为我院大类培养专业分流做好充足准备。
2025年3月31日,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在华西第七教学楼112会议室,组织开展了“以学为主,全面发展”大讨论活动。学院主管学生工作的党委副书记、教学副院长,以及学生工作部、教学培训部、研究生部、团委等相关部门负责人及辅导员、班主任代表老师齐聚一堂,与本科学生代表围绕提升学习效能、促进实践创新等多个学风建设议题展开深入交流讨论。 学生代表们踊跃发言。在课堂学习上,他们探讨如何提升课堂学习效能,开展朋辈学习,练就过硬的专业本领;在实践领域,通过第二课堂拓宽视野,提升核心竞争力,并关注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有机融合,开展各类思政及文体等活动,以此提升综合素质。学生代表还就本科阶段学业规划与学年计划开展了讨论,学院层面也将进一步强化学业、就业指导,为学生的未来发展筑牢根基。 针对同学们提出的问题,与会的领导和各部门老师们分别从学院政策、教学安排等角度进行了细致解答,并提出建设性意见。对于第二课堂相关问题,学院领导表示,后续将整合各方资源,优化课程设置,加大对学生的宣传引导,让第二课堂真正成为学生成长的重要助力。 同时,华西公共卫生学院团委、江安本科一二年级也积极组织学生,开展了学风建设专题讨论,着重探讨如何提升第二课堂的含金量与学生参与度等问题。同学们从亲身经历出发,分享了在第二课堂活动中的收获与困惑,就课程设计、组织形式、宣传推广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极具建设性的想法。部分同学提出,希望第二课堂能融入更多前沿的专业知识,与实际应用场景紧密结合,打造兼具趣味性与实用性的实践项目;还有同学建议,利用新媒体平台,加大对第二课堂活动的宣传力度,吸引更多同学参与。 此次大讨论不仅是一次思想的碰撞,更是学院推进大调研的重要举措。学院将通过梳理和分析学生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归纳总结出更契合学生成长需求的教学措施,进一步完善第一、二课堂建设,激发学生的内在驱动力,助力学生实现全面发展。 未来,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将持续关注学生的成长需求,以此次大讨论为契机,推动教育教学的持续优化与创新,为培养兼具专业素养与创新能力的公共卫生领域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3月28日,华西公共卫生学院/华西第四医院在2025年硕士研究生复试中,创新性地实施了“公共卫生专业实践技能考核”环节,在国内公共卫生专业学位研究生分类选拔实践技能考核领域开展了首批探索。此次考核邀请四川省、成都市、成华区疾控中心等产教融合基地的产业导师,对标公共卫生执业医师考试标准,对考生心肺复苏、防护服穿脱、采样和环境监测、消毒和传染病案例分析等关键技能进行严格考核。这一创新举措精准选拔出兼具学术与实践能力的复合型公共卫生人才,为我国公共卫生专业学位研究生分类选拔树立了行业标杆,凸显了实践技能考核在人才分类选拔中的重要性及产教融合在人才遴选和特异性培养中的核心作用。 考生进行防护服穿脱技能考核 考生进行采样和环境监测技能考核 考生进行心肺复苏技能考核 考生进行消毒液配制技能考核 作为国内首批将公共卫生执业医师资格纳入研究生培养方案的学院,我院多年来以“产教融合”为核心,致力于提升研究生实践技能水平。每年邀请产业导师为研究生提供超1000人次实践技能培训,支持超120名研究生报考公共卫生执业医师。此次创新考核工作是基于前期扎实工作基础的有益探索,进一步深化了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模式,为我国公共卫生专业学位研究生分类选拔和特异性培养提供了宝贵经验,其成果在国内具有开创性和示范性。
为全面迎接教育部新一轮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进一步规范本科教学质量管理,近日,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华西第四医院组织了多期全院教师的本科教学专项培训会。培训聚焦本科毕业论文管理规范、课堂教学质量提升及评教等核心环节,旨在以评促建、以评促改,推动学院本科教育高质量发展。 规范毕业论文管理 筑牢学术质量防线 针对毕业论文这一本科培养的关键环节,教学培训部副部长曾欣系统解读了院校两级论文管理实施细则,详细梳理了选题、开题、过程指导、查重检测、答辩评审等各环节关键点,强调了“高质量、多样化”论文等质量管理内容,重点剖析了往期论文检查中的问题,并分享了优秀案例,落实完善毕业论文质量把控闭环管理措施。 强化课堂教学纪律 助力课程教育教学改革 在课堂教学规范运行专题中,会上强调了《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及院校两级课程管理相关管理办法,明确基层教学组织及课程负责人管理职责,落实调课、集体观摩课、集体备课等基本要求,学院/医院将进一步加强对新开课程、新进教师、校外人员参与本科授课等质控管理。 完善督导反馈机制 夯实闭环质控管理 针对教学质控环节,培训会上重点强调了课堂教学质量控制各重要环节与措施,推动落实课堂教学质量动态监测整改,形成闭环管理。评教环节,教学培训部杨婕老师传达了学校新学期关于听评课的基本要求,着重强调了教师自主发布及时评教的重要性,树立主动关心课堂教学反馈的意识,完善课程质量评价体系。 以评估为契机 强化本科教学核心地位 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是对我院办学水平和育人成效的全面检验,更是推动内涵式发展的重要契机。全院教师牢固树立"以本为本"理念,对标评估指标体系查漏补缺、守正创新。学院/医院将坚持"以评促强、追求卓越"的工作方针,在日常教学工作中落实推进迎检工作,持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为深化公共卫生一流本科专业内涵建设,培养新时代卓越公共卫生人才筑牢质量根基。
为全面学习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和《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要求,我院一流本科发展大讨论之“AI+医学教育:新医科背景下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创新”研讨会于3月18日上午10点30分在华西第七教学楼112会议室举办。院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张琦、副院长孙鑫、各专业负责人及核心课负责人、相关职能科室参加了会议。会议由教学培训部部长林萍主持。 研讨会伊始,教学培训部部长林萍详细介绍了当前院内AI课程建设的基本情况。随后,孙鑫副院长发表了讲话。他强调,随着科技的进步,医学教育必须与时俱进,培养出能够适应未来医疗环境的复合型人才。他提出,我院将加大投入,进一步完善AI与医学教育的融合,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和深入的学习体验。 随后,智慧树网AI教育事业部巴音研究员作了题为“医防融合AI专业群数智教学生态建设”的报告。报告围绕“AI+医学教育”新医科背景下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创新研究展开,详细介绍了AI专业群数智教学生态建设的建设思路、框架结构和内涵建设。 最后,老师们就数字资源建设、课程架构、AI课程建设周期和推广运用等进行了深度讨论。会后,参会老师均表示本次研讨会对推进学院AI教育创新与改革具有重要意义,将积极投入到医防融合AI专业群建设中,助力AI赋能我院高水平公共卫生人才培养。 本次研讨会是推动我院AI赋能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的一次重要探索与实践。后续,我院将持续推进医防融合人才培养与AI技术的教学应用探索,助力一流本科教育教学发展。
为贯彻落实《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更好地开展一流本科教育教学发展大讨论,四川大学教务处处长党跃武、副处长冉桂琼、副处长刘黎等一行到我院调研公共卫生人才培养情况。我院常务副院长潘杰、党委副书记兼纪委书记张琦、副院长孙鑫、副院长廖娟以及多位学系专家参加会议。 党跃武处长传达了学校关于《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专题调研和一流本科教育教学发展大讨论的要求,希望华西公共卫生学院立足深厚的文化底蕴,凝练办学经验、创新学科特色,培养更多具有川大华西特色的优秀公共卫生人才,服务健康中国和四川战略腹地。孙鑫副院长首先介绍我院本科人才培养基本情况,并重点汇报开展一流本科教育教学发展大讨论的情况以及近期本科教育教学工作思路、举措和进展。 学校教务处就我院目前本科人才培养过程中面临的挑战机遇和责任使命,并结合我院特色对优化公共卫生本科人才培养体系提出了建议。与会人员围绕如何扎根西部、医防融合、平急结合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推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进一步全面提升公共卫生人才培养质量等方面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和交流。 投递单位:院长办公室
为全面规划和布署新学期的教学与科研工作,确保各项任务顺利推进,我院于3月4日下午4点在七教211会议室召开了新学期教学科研工作部署会。院常务副院长潘杰、教学副院长孙鑫、各学系/中心/教研室主任、相关职能部门人员参加了会议,会议由孙鑫副院长主持。 会议伊始,孙鑫副院长首先安排了新学期工作。随后,教学科研相关职能部门依次就本年度重点工作进行了汇报,各位参会人员就重点任务进行了深入讨论,提出了多项建设性意见。 会议最后,院常务副院长潘杰作了总结发言。他强调,新学期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任重而道远,全体教职工要团结一心、锐意进取,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更加扎实的作风投入到工作中去。同时,要加强院内各部门之间的协作与配合,形成合力,共同推动各项事业再上新台阶。 此次会议的召开,为新学期的教学和科研工作指明了方向、确立了目标。与会同志纷纷表示,将以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务实的作风,积极投身到新学期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中去,为学院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2025年2月28日下午,我院于七教103会议室成功举办年度首期“实习生大讲堂”教学活动。本次活动由内科教研室牵头,教培部协同组织,特邀内科教研室万洋副主任督导,呼吸内科周敏副主任医师、邓娟副主任医师分别围绕《急性肺血栓栓塞症诊疗中国专家共识》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临床诊疗新进展》两大主题进行专题授课。来自西藏大学的临床医学及预防医学专业实习生参与学习。 随着医院学科建设与医疗水平的高速发展,原华西医院联合培养的预防医学专业实习生部分收归我院规范化管理,同时吸引西藏大学、川北医学院等院校实习生规模逐年递增。2024年,内科教研室廖娟主任领衔推进教学体系改革,通过“三强化一融合”策略——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强化教学流程规范、强化考核评价机制,深度融合“职业病防治”特色与临床实践需求,构建了以“医防融合”为导向的创新教学模式。在此框架下,“实习生大讲堂”作为核心教学工作之一,由内外科教研室与教培部协同推进,每周开展专题授课,内容涵盖前沿诊疗技术、典型病例解析及职业防护实践,切实提升实习生临床思维与岗位胜任力。 “实习生大讲堂”不仅是知识传递的平台,更是医学精神传承的纽带。课程设计紧扣国家医学教育标准,结合实习生阶段性培养目标,采用“理论授课+案例研讨+技能实训”三位一体模式,并将课堂表现与实习考核深度挂钩,确保教学质量可量化、可追踪。教学团队由各学科骨干医师组成,力求以“精内容、强互动、重实效”的课堂特色,助力实习生实现从理论到实践的跨越式成长。 教学工作是医学事业薪火相传的基石,亦是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核心驱动力。未来,我院将继续以“实习生大讲堂”为载体,深化院校合作,拓展教学资源,探索智慧教学新模式,为培养“德术并重、知行合一”的卓越医学人才不懈努力。我们坚信,今日倾注于教学的每一分耕耘,终将凝聚为守护人民健康的磅礴力量!
为迎接新一轮本科教育教学评估,提高学院本科教学考试管理及教学档案存档质量。1月9日,我院组织了本科教学档案检查反馈会暨教学档案存档及考试工作管理培训会。孙鑫副院长、督导组组长曾红燕、教学培训部全体人员及学院医院参与本科教学的50余名教师参加了会议,会议由教学培训部部长林萍主持。 会上,孙鑫副院长首先对本科教学工作取得的成绩进行了肯定,他强调了本科教学的重要性,要通过本科教学评估以评促教、以评促改、以评促建,保障高水平公共卫生人才培养质量。随后,学院督导组组长曾红燕老师反馈了此次督导组档案检查发现的问题,并提出了整改建议。最后教学培训部李强老师就考试管理及课程档案归档给大家做了规范性培训。参会老师认真学习,积极讨论。本次会议有效提升了教学档案管理意识,明确了考试工作规范,为迎接评估奠定了坚实基础。教师们纷纷表示将严格落实培训内容,确保教学质量和档案管理的全面提升。
为提升我院临床师资的教学意识,规范教学管理,培育可持续发展的高水平临床教学团队,我院教学培训部与人力资源部于近期举行了临床师资专题培训会,院内科教研室、外科教研室、护理教研室主任及12门临床课程组负责人系数参加。 会议伊始,我院教学培训部与院教学督导组对本学期试卷档案结果进行了整体情况汇报,并由李强老师对试卷规范存档存在的问题、注意事项及关键环节等进行了介绍,并再次强调了在试卷命题、试卷报送、考试实施、试卷评阅登统、考试分析、试卷存档、成绩查询与更正、考试违纪作弊处理流程等全流程工作规范和要求。 接下来,人力资源部部长张勤就临床师资参与教师资格证培训进行了详细的政策解读,包括培训周期、培训方式、各环节培训内容及认定申请等。 针对目前我院临床师资团队建设中的困难,特别是临床教师申请认定教师资格证这一难点问题,教学培训部副部长曾欣逐一同临床课程在会上进行了沟通,初步落实了2025年春季学期我院临床教师参与本科课程教学等事项,并强调各课程组应结合临床工作实际情况提前做好科室内部临床师资培训计划,确保医教协同顺利推进。 会议最后,教学培训部与人力资源部共同强调了教学工作的重要性及严肃性,强调了学校本科教学纪律要求、教学事故认定及其后果。本次培训进一步促进了我院临床师资队伍建设,规范了临床教学管理,增强了临床教学组织与管理能力,提升了教师教学意识,为我院临床教学工作规范、平稳、有序运行提供有力保障。
扫一扫,手机端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