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科学研究 科研动态 详细

我院健康老龄与重大慢性病医防融合研究课题组学术讲座暨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主动健康与人口老龄化科技应对”项目交流会顺利举行

发布时间:2024.03.22 来源:学科建设部
作者: 肖金雨
字号:

2024年3月18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主动健康与人口老龄化科技应对”(2022YFC3600600)”的负责单位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柳雁青年研究员,华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王璋研究员来我院进行项目进展交流和和学术讲座。我院学科建设部部长、华西老年人群健康队列建设组组长李佳圆教授,重点研发项目课题组骨干成员姜侠研究员、汪川教授、张韬副教授、廖加强副研究员等参加交流活动。

 

高水平学术报告

3月18日上午,在第七教学楼108会议室,柳雁研究员和王璋研究员就环境健康、代谢疾病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与我院师生进行了分享。我院流统、营养、毒理等学系、内分泌科、临床影像、检验科等多个专业和科室的80余名师生聆听讲座,学术会议由李佳圆教授主持。 

王璋研究员以“环境暴露、呼吸道菌群与慢阻肺”为题,深入阐述了环境因素如何影响呼吸道菌群,进而影响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的发展。他的研究从人群队列、动物实验和细胞实验多个维度展开,应用了宏基因组、代谢组等多组学方法,深入分析了环境细菌和真菌群落引起的呼吸系统损害的病因及作用机制。研究结果不仅为理解呼吸道微生物组的复杂作用提供了新的视角,也为制定更有效的环境健康风险预防和干预措施奠定了科学基础。

柳雁副教授报告主题为“菌群代谢与高尿酸血症早期防治研究”为题”,阐述了肠道微生物调节宿主尿酸水平中的关键作用。A. indistinctus产生的马尿酸能够促进肠道尿酸排泄,从而降低血清尿酸水平,为高尿酸血症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了新的策略。这一发现不仅加深了学术届对肠道微生物组与宿主代谢健康之间相互作用的理解,也为开发新的治疗高尿酸血症的方法提供了科学依据。

 

此次学术会议活动现场气氛热烈,座无虚席。与会者纷纷表示,通过此次讲座,启发了思路,开拓了眼界,更加了解当前卫生健康领域重要的科学问题,为我院师生研究人员依托正在建设的精细化老年人群健康队列和职业性尘肺队列,进一步凝练科研方向,开展重大疾病的防治研究提供了借鉴。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进展交流

3月18日下午,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系主任、骨健康子队列负责人姜侠和副研究员廖加强陪同来访专家和团队成员参观了正在开展华西老年人群队列随访和老年人群脑、骨健康子队列建设工作的现场,在郫都区红光卫生服务中心三观社区卫生服务站观摩现场问卷调查、生物样本采集和入户采样工作。

来访专家对团队在华西老年队列项目中的调查工作展现出的专业性给予了高度评价,他们对现场工作的严谨性、数据收集的精确性以及团队成员的专业素养表示赞赏。同时,专家们还针对现场工作的开展提出了富有建设意义的宝贵建议,为项目的深入推进提供了重要指导。

 

【华西老年人群健康队列介绍】

为落实《“十四五”公共服务规划》和《“十四五”国民健康规划》,应对我国老龄化社会挑战,在为人民提供全周期健康服务的国家战略指导下,华西公共卫生学院/华西第四医院“健康老龄与重大慢病医防融合研究”课题组(简称:健康老龄课题组)扎根基层,于2022年起建立“华西老年人群健康队列”。该队列在成都郫都区红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区域开展建设工作,已入组60岁以上中老年自然人群共10651例,开展精细化体检,采集血液、尿液、粪便、唾液等多种生物材料,同时开展居家环境、日常活动、睡眠、营养因素的动态监测,重点关注结局为老年人群的心理、认知和脑退行性病变,心脑血管病变、代谢性疾病、呼吸系统疾病、骨骼及骨关节退行性病变等的动态进展。队列计划3年一次的精细化随访,最终建立老年人群的连续电子健康档案、多模态临检信息数据库和动态生物样本库,开展基因组、代谢组、暴露组、蛋白质组、宏基因组等检测工作。

该队列建设获得四川大学基础医学+项目和超前部署学科-主动健康精准预防医学项目支持,建设初见成效。依托该队列,我院与中山大学、华中科技大学联合申报获批国家科技部 “主动健康科技应对老龄化”2项重点研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健康增龄分子图谱及其量化评估体系研究”(2022YFC3600600),《增龄健康状态动态演变与干预关键技术研究》(2023YFC3606300),健康老龄课题组将系统开展我国老年人群退行性病变和重大慢病的危险因素、疾病演进的机制研究;重大慢病的发病和进展的风险预警和决策研究;健康老龄化促进关键技术(营养、运动、中医药保健、智慧康养)研究;社区重大慢病医防融合治理模式等研究,助力健康中国建设。

 

扫一扫,手机端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