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师资队伍 详细

裴晓方

硕士 教授 博士生导师
查看更多师资

基本情况

教授,博士生导师。四川大学华西-协和陈志潜卫生健康研究院执行院长。1989年毕业于原华西医科大学,医学硕士。十四届、十五届成都市政协委员、四川省第十一批学术与技术带头人、2017年成为四川省卫生健康领军人才。现任中华预防医学会卫生检验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第三届全国高等学校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教材评审委员会主任委员、全国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卫生检验学名词编写分委会主任委员、中华预防医学会理事、中华预防医学会编辑专业委员会常委等。具有一定的国际影响力,曾任MoniQA Association Supervisory;有十余国家交流和访问的经历,如在美国德州大学作为访问学者3年,从事分子病毒学研究,到包括美国Johns Hopkins Bloomberg School of Public Health、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Los Angeles、Landon School of Hygiene and Tropical Medicine交流访问等;多次应邀参加国际、国内会议,并作大会报告或作为分会场的主席。

长期从事公共卫生、卫生检验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主要研究领域包括病原微生物研究与检验、肠道菌群与健康、食品微生物安全等。主持和参加国际、国内多项科研课题,如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传染病检测平台建立”子项目、欧盟食品安全MONIQA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和重点项目、四川省科技厅及成都市科技局项目等,所主持项目的累计科研经费超过600万元。国内外发表文章230余篇,其中SCI收录40多余篇;参与项目获四川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科技兴检奖;主编、副主编和参编教材和专著10余部,如担任病毒学检验(第二版、第三版)主编,病毒学检验(第一版)副主编,中华医学百科全书卫生检验分册副主编等。牵头的“重融合 强实践 促创新——一流卫生检验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四川省教学成果特等奖,是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国家级一流课程《卫生微生物学实验》的负责人,带领华西公卫学子参加两届全国大学生公共卫生综合知识与技能大赛均取得优异成绩。

工作经历

2009/05至今:四川大学,博士生导师

2006/05至今:四川大学,教授

1996/05-2006/05:四川大学(原华西医科大学),副教授

1996/09-1999/10:美国德克萨斯州州立大学阿林顿分校,访问学者

1989/07-1996/05:原华西医科大学,讲师

1983/07-1989/07:原华西医科大学,助教

研究方向(含承担课题)

肠道菌群结构功能及其与健康的关系/天然产物健康效应研究;

重大传染病监测及病原谱研究/微生物检验检测方法与技术

食品微生物安全

科研成果

主要科研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粗壮女贞提取物对肠道菌群的调节与减肥机制的研究;

“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国家科技重大专项: 云南及周边省市传染病病源谱流行规律研究;

欧盟食品安全MoniQA项目:Monitoring and Quality Assurance in the Food Supply Chain;

四川省科技厅应用基础研究项目:椒目提取物抗骨质疏松作用及机制研究;

宜宾市科技局研究项目:筠连巡司犀牛(天河)温泉康养效应研究;

成都市科技局:新冠肺炎疫情流行病学调查与分析智能系统;

四川省科技厅科技支撑计划:粗壮女贞苦丁茶人体减肥效果及机制研究;

国家质检总局、四川检验检疫局科研计划项目:快速检测粪便中沙门菌、志贺菌和大肠杆菌O157:H7的免疫磁性分离多重PCR系统的建立及其应用;

四川省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和教学改革项目:卫生检验检疫专业实验教学体系改革;

四川省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和教学改革项目“预防医学+软件工程”双学士学位创新模式探讨研究教;

四川省科技厅科技攻关项目:食品中常见病原菌快速检测系统的研究;

达能膳食营养研究与宣教基金:肠道菌群与单纯性肥胖关系的研究与应用初探

著作论文

发表论文230余篇,如

  1. α-Linolenic Acid Inhibits RANKL-Induced Osteoclastogenesis In Vitro and Prevents Inflammation In Vivo(2023,Foods,IF:5.2);
  2. Exploring the correlation of metabolites changes and microbial succession in solidstate fermentation of Sichuan Sun-dried vinegar(2023,BMC icrobiology ,IF:4.2).
  3. Association between residential greenness and gut microbiota in chinese adults(2022,Environment International,IF: 9.621);
  4. Zanthoxylum bungeanum seed oil inhibits RANKL-induced osteoclastogenesis by suppressing ERK/c-JUN/NFATc1 pathway and regulating cell cycle arrest in RAW264.7 cells(2022,Journal of Ethnopharmacology,IF:4.360);
  5. Ligustrum Robustum Alleviates Atherosclerosis by Decreasing Serum TMAO, Modulating Gut Microbiota and Decreasing Bile acid and cholesterol absorption in Mice(2021,Molecular nutrition & food research,IF:5.914);
  6. The Coronavirus Disease 2019 (COVID-19) Pandemic(2020,Tohoku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Medicine,高被引:388次);
  7. Microbial diversity and chemical analysis of Shuidouchi, traditional Chinese T fermented soybean(2019,Food Research International,IF:6.475)

学术兼职

中华预防医学会卫生检验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第三届全国高等学校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教材评审委员会主任委员;

全国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卫生检验学名词编写分委会主任委员;

中华预防医学会理事;

中华预防医学会编辑专业委员会常委。

扫一扫,手机端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