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基本情况
教授,硕士生导师,华西公共卫生学院教学督导组组长。
联系方式:798083599@qq.com
研究方向(含承担课题)
《毒理学基础》——专业必修课程
《食品毒理学》——专业必修课程
《卫生毒理学实验》——专业必修课程
《食品安全与健康》——通识模块课程
科研成果
负责或主研的主要科研项目
中国职业苯接触风险评估研究(2020)
三种纳米含能材料的长期动物实验研究研究(2018)
主流烟气中7种重金属的风险评估初探(2014)
体内Pig-a基因突变方法优化与分子机制研究(2015)
863计划:功能性食品安全性评价与功能因子关键检验技术(2010)
保健食品功能评价方法及有关程序修订项目(卫生部)——子课题:保护胃黏膜辅助功能(2010)
新药CM5毒性研究(2010)
国家“十一五攻关课题”—农药及内分泌干扰物的复合效应评估技术研究—子课题:农药混合遗传毒性试验研究(2009)
水产品/农产品/香料中化学污染物/产毒真菌的快速检测和食品中有害物质健康危害的安全性评价研究(2006)
鼠类雄性不育剂氯代醇实验动物的毒性及其机制研究(2006)
发表文章和教材专著等任职期间共计发表文章60余篇,参编人民卫生出版社规划教材《毒理学基础》(5-7版)以及配套实验教材《毒理学方法与实验技术》,副主编教材2本,《食品毒理学》(科学出版社)及高校通识教材《生活中的毒物》。发表的主要文章如下。
周炯林,连勇,彭双清,徐培渝(#).敌敌畏、乐果和马拉硫磷诱导HepG2细胞微核实验研究.环境与健康杂志, 2010, 27(4): 287-289.
连勇,徐培渝,欧阳兆和,赵君,王以美,彭双清.金属硫蛋白对转基因小鼠的利福平肝毒性研究.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2010,41(4): 609-612.
张伟,王玲,徐培渝,肖恒怡.姜黄素联合低浓度长春新碱抑制HepG2细胞系生长的实验研究.癌变畸变突变,2012, 24(4): 270-274, 278.
顾辉,陈楠,杨一帆,徐培渝(#).农药眼刺激强度影响因素初步探索.环境与健康杂志, 2013, 30: 45-47.
廉楠,苟练,王巧旭,彭双清,徐培渝(#).毒死蜱和克百威体外联合染毒的细胞毒性机制.卫生研究,2017, 46(4): 621-627.
刘元元,沈丽琴,冶丽珍,孙成均,罗彩英,郭易,代雨岑,梁艺颖,徐培渝(#).高校国际课程周公共卫生类选修课程教学效果调查与评价.现代预防医学,2020,47(23): 4412-4416.
徐莹,苟练,敬明武,葛宇龙,刘科亮,徐培渝(#).乙烯利对青春期前SD雌性大鼠性早熟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癌变畸变突变, 2020,32(1): 39-42.
Wang, Y. W., Zeng, W. C.,Xu, P. Y.,Lan, Y. J., Zhu, R. X., Zhong, K., Huang, Y. N., Gao, H. Chemical Composition and Antimicrobial Activity of the Essential Oil of Kumquat (Fortunella crassifoliaSwingle) Peel.Int. J. Mol. Sci.2012, 13: 3382-3393.
Zheng, M., Lin, F. L., Hou, F. X., Li, G. L., Zhu, C. Y.,Xu, P. Y.,Xing, C. H., Wang, Q. F. Association between Promoter Methylation of GeneERCC3and Benzene Hematotoxicity.Int. J. Environ. Res. Public Health.2017, 14(8): 921.
Zhou, J., Han, L., Zhao, J. X., Cheng, X. R., Hou, F. X., Jia, Q., Zhang, J.,Xu, P. Y.,et al.Characteristics in the Distribution of Chronic Benzene Poisoning Associated Industries—6 PLADs, China, 2005−2019.China CDC Weekly. 2020, 2(47): 891-896.
学术兼职
四川省环境诱变剂学会理事长。
四川省预防医学会卫生毒理分委会主任委员。
中国环境诱变剂学会风险评价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环境诱变剂学会理事。
中华预防医学会卫生毒理分委会委员。
任专业学术杂志《卫生毒理学》、《致畸致癌致突变》以及《预防医学情报杂志》和《现代预防医学杂志》审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