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高校医学伦理交流论坛在我校举办
6月28日,由四川大学华西医学中心主办、四川省医学会医学伦理学专委会协办的全国高校医学伦理交流论坛在四川大学国家双创示范基地多功能厅举行。中华医学会医学伦理学分会主任委员刘俊荣,中华医学会医学伦理学分会前任主任委员丛亚丽,以及来自北京大学、复旦大学等50余所高等学校、医疗机构、科研院所的100余名的医学伦理学专家教授、医学伦理工作者参加会议。
校党委副书记、四川省医学会医学伦理学专委会主任委员李正赤到会致辞,代表四川大学和四川省医学会医学伦理学专委会向各位专家同仁表示欢迎。他指出,当前医学科技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迅猛发展,基因编辑、人工智能辅助诊疗、脑机接口、大数据精准医疗、异种器官移植等前沿技术不断突破边界,极大拓展了人类认识生命、干预健康的可能性。要进一步加强高校间的深度交流、经验互鉴与协同创新,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符合时代要求的医学伦理建设路径,同时希望川大与全国各兄弟院校建立更加紧密的合作关系,加强医学伦理深度交流,共同开创医学伦理事业新局面,为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贡献力量。
刘俊荣在致辞中指出,高等学校作为医学研究与人才培养的前沿阵地,其伦理审查体系建设与学术交流亟待加强和完善,川大举办本次论坛恰逢其时。中华医学会医学伦理学分会将积极搭建平台、创造条件,推动高校医学伦理学术交流常态化同时推动高校医学伦理审查建设标准化,促进高校医学伦理学教育改革,进一步深化大健康理念下的跨学科的伦理科学研究,携手为推动高校医学伦理事业高质量发展作出贡献。
在主旨报告环节,广州医科大学刘俊荣教授围绕“研究者发起的临床研究中的伦理问题及其伦理审查”,北京大学丛亚丽教授围绕“伦理审查经历回顾”,山东大学曹永福教授围绕“医学伦理规范文件存在的适用困境及其对策建议”,福建医科大学陈旻教授围绕“真实世界证据融入伦理决策:国际趋势与中国实践”,电子科技大学雷瑞鹏教授围绕“可遗传的多基因编辑是否是基因组医学下一个前沿”,四川大学陈蕾教授围绕“临床研究与医疗新技术伦理规范”等主题分别作了学术报告。报告专家与参会代表积极互动,针对相关热点问题展开深入交流。
当天下午,论坛还举行了“高校医学伦理实践与挑战”以及“高校医学伦理学教学:挑战与改革”分论坛,与会专家学者聚焦新时代医学伦理审查以及医学伦理课程建设等两个主题继续开展研讨。大家一致认同,高校作为创新人才培养主阵地、基础研究的主力军和重大科技突破策源地,必须同步构建与之匹配的伦理审查体系和育人机制,这既是对科研创新的保驾护航,更是对医学人文精神的时代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