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日报】高原风景好 但藏着这个致命威胁……
随着暑期旅游旺季来临,新疆、川西、西藏等高原地区的出行热度升温。但是,绝美的风景却藏着致命威胁。近日,四川大学华西第四医院收治了一位因“失语1天、意识障碍12小时”的28岁小伙。由于患者在四姑娘山旅行期间出现高原反应,却强行爬山,最终导致昏迷。面对高原的致命威胁,四川大学华西第四医院急诊科住院医师杨萍提醒:“预防高原病的最好方式,就是逐渐缓慢上升到高海拔的地区。”
28岁小伙爬四姑娘山“高反”
强行爬山致昏迷
记者了解到,这位28岁小伙子在四姑娘山旅行时,途中出现气促、头晕等不适,但是却仗着年轻强行爬山,晕倒后被朋友送至当地医院,逐渐出现失语、昏迷,双手紧握,当地医院行头胸部CT后考虑:高原性肺水肿、高原性脑水肿。最终转入四川大学华西第四医院,予以脱水降颅压、高压氧等治疗后,患者恢复神志,好转出院。
“这种就是典型的高原反应。”杨萍解释道,高原反应是指短期内由平原进入高原,即海拔3000米以上,对机体产生明显生物效应的地区,或由低海拔地区上升到高海拔地区时,由于对低氧环境的适应能力不全或失调而发生脑肺综合征。高原低氧血症能导致脑和肺微循环的过分充盈、毛细血管压增高及渗漏。高原反应又分为急性高原病、高原脑水肿和高原肺水肿。
急性高原病患者可能有头痛、恶心、呕吐、眩晕、耳鸣、气短等不适;高原脑水肿患者可有意识行为的改变,比如嗜睡、昏迷、肌肉无力、肢体颤抖等。高原型肺水肿主要是循环中的液体大量渗出到肺中,早期干咳常见,继之可出现呼吸急促、全身缺氧表现。
急进高原易发病
“缓升预防,治疗速降”是关键
一般而言,海拔较低的高原地区进入海拔更高的高原地区的人群,会有罹患高原型肺水肿的风险;急进高原,即由低海拔地区快速进入到海拔2500米以上的高原地区也容易导致高原反应;进入高原后劳动强度大,冬季和春季进入高原,发病率则更高。
那么,如何快速识别高反并迅速处理呢?杨萍表示,在抵达高原休息时,出现出不赢气、咳嗽、咳白色、粉红色或血性泡沫状痰;嘴唇发乌,且吸氧后无缓解;经卧床休息、吸氧等治疗或低海拔转运,症状迅速好转等情况,都是高原反应。
在此情况下,首先应脱离高原环境,迅速下海拔,同时转运过程尽量减少自主运动。其次,持续低流量吸氧(2L/min)通常足以缓解轻度高反。有条件时,对中度以上患者可采用高压氧治疗。同时,加强保暖,改变体位,可采取半卧位、双腿下垂,若出现昏迷,将头偏向一侧,降低呕吐误吸风险,就近就医治疗。
在此,杨萍提醒各位即将前往高原旅行的市民,最好参照急性高原病风险分层评估出行的安全性,设计出行路线及夜间休息点。对有中高危风险人群,可预防性使用药物,“建议携带医用氧气袋或钢瓶氧,一旦出现症状可在下海拔的同时采取鼻导管或者面罩持续吸氧。如果出现严重的高原反应,下海拔、吸氧、就近就医;若出现昏迷,将头偏向一侧,降低呕吐误吸风险,就近就医。”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 记者 朱馨月 部分图片由四川大学华西第四医院提供 责任编辑 罗皓 编辑 王玲 审核 朱光泽 曹宇阳
媒体链接:
https://v5share.cdrb.com.cn/h5/detail/normal/5873356268454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