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科学研究 科研动态 详细

我院刘振谧研究员团队在代谢功能障碍相关脂肪性肝病研究领域取得新进展

发布时间:2024.03.13
字号:

近日,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华西第四医院儿少卫生与妇幼保健学系刘振谧团队在国际著名学术期刊Journal of Hepatology(IF: 25.7,中科院1区Top,川大A-级)在线发表了题为“Familial clustering of MASLD: Rethinking Strategies for Population Screening”的Letter。 

我院儿少卫生与妇幼保健学系硕士三年级研究生盖巧玥为论文的第一作者,我院儿少卫生与妇幼保健学系系主任刘振谧研究员为论文的通讯作者,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华西第四医院为论文的唯一通讯单位。硕士阶段即在此级别刊物发表成果,不仅是对该生学术能力、学术水平的认可,更是对我院坚持人才培养“以学生为中心”理念的肯定和鼓励。 

盖巧玥同学本科和硕士均就读于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现已录取为本院2024级博士研究生。导师刘振谧研究员现任儿少卫生与妇幼保健学系主任。学系始终秉承“立德树人为本,培养创新思维”的教育理念,将实践能力与创新意识贯穿到教学、教育全过程。过去一年,学系团队在Nature Communications、JAMA Network Open、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和Environmental Pollution等国际著名期刊发表多篇文章。

在学院医院的大力支持下,刘振谧团队以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为导向,结合研究方向,关注我国儿童超重肥胖日益增加的严峻趋势,主导开展华西儿童超级肥胖队列的建设工作。

研究过程中,团队发现在肥胖儿童群体中代谢功能障碍相关脂肪肝病(MASLD)发病率较高,且呈现出明显的家族聚集现象。团队成员进行了大量文献回顾工作,在此基础上,该团队硕士生盖巧玥,了解到目前权威的国内外脂肪肝指南和专家共识中并未强调进行家族筛查的重要性,如欧洲肝脏研究协会(EASL)、美国肝病协会(AASLD)出台的指南及2018年由中华预防医学会制定的专家共识。MASLD常被称为“沉默”的疾病,初期无明显症状不易发现,后期可进展为肝硬化,10年内死亡率约为30%~40%。可见,及时发现易感人群并进行早期筛查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刘振谧研究员和盖巧玥同学提出,未来MASLD筛查指南应关注对病人家庭成员的筛查,这对完善指南中筛查的重点人群和疾病防控具有深远意义。该项研究成果已得到了Journal of Hepatology的认可。

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华西第四医院是我国最著名的公共卫生学院之一和国家卫健委44家委属委管医院中唯一的一所三级甲等职业病专科医院。学院与医院深度融合,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创新医防协同、医防融合机制,健全公共卫生体系”重要部署,积极探索华西公卫/华西四院发展新模式,创新“医防融合、医教融合、产教融合”体制机制,多措并举、多管齐下,促进医教研管协同发展,扎实推进“有组织”的教学改革与研究,致力于培养能“一锤定音”的应用型公共卫生领军人才。

 

 

通讯作者丨刘振谧

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儿少卫生与妇幼保健系主任,曼彻斯特大学客座副教授。四川省高层次人才计划入选者、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十四五”规划教材全国高等学校预防医学专业儿童少年卫生学副主编,中华预防医学会儿少卫生分会常委,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分会委员。

 

 

第一作者丨盖巧玥

我院硕士三年级研究生。主要研究领域为儿少卫生与妇幼保健学、遗传流行病学等。共发表高水平论文6篇,其中以一作者身份发表高水平论文4篇。曾荣获“四川大学硕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

 

论文链接:https://www.journal-of-hepatology.eu/article/S0168-8278(24)00096-5/fulltext

扫一扫,手机端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