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人气专家④|女“超人”贾浥苹:在黑白世界里锚定光点
在黑白影像世界里
她是临床医生的“第三只眼”
是发现病灶的“前线部队”
更是介入治疗的“专业猎手”
一台仪器、一个探头
一双妙手、一双慧眼
……
借助这些
她在这个黑白影像世界里
遨游了二十余年
以患者利益为出发点
以患者满意为落脚点
凭借着精湛的技术、良好的医德
为群众身体健康保驾护航
是当之无愧的女“超人”
她就是
四川大学华西第四医院
超声医学科主任贾浥苹
在国际妇女节到来之际
让我们一起来认识
这位“超人”的女性力量
熟能生巧
“学医越老越吃香,只是因为见得多了”
贾浥苹在一个有着医学氛围的家庭里长大,即便认为“学医就是继续读高三”,她还是填报了医学类志愿,并于1995年以高分考入了华西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在大多数人眼里,学了医好像就注定要走一条漫长且艰辛的道路,但对于感受到华西学术氛围的贾浥苹来说,这都不算什么。大学5年来,她学习了50多门课程,每次期末都像是在准备高考,实习轮转过多个科室,这样的学习经历不仅让她积累了基本的临床思维,学校里老师们的传承教导以及踏实、奉献的工作态度更是让她受益匪浅。
2000年本科毕业后,贾浥苹把握推免机会,努力学习多年,相继获得四川大学影像医学与核医学硕士及博士学位,并于2007年到四川大学华西第四医院超声医学科就职,正式开启了她的女“超人”篇章。随着时间转移,科技进步,贾浥苹见证了超声医学的发展,从“超声就是做诊断”变成了“超声也能做治疗”,由“辅助科室”变成了“非一线临床科室”。20余年,她长期从事一线超声诊疗工作,在多个国家级和省市级学术组织任职;发表论文20余篇,参编规划教材1部,主持及参与省部级及横向课题5项;带领科室开展口腔颌面超声、皮瓣超声、男科超声、肌骨超声、超声造影、介入超声等特色技术。
对于超声医学科医生“火眼金睛”的评价,贾浥苹解释道:“学医不需要特别聪明,大部分都是熟能生巧,大量的时间投入是其他东西所无法取代的。”如今作为科室主任,作为四川省卫生健康委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能达到今天这个业务水平,主要靠的还是长期扎根临床,反复地练习,大量积累病例的同时复盘工作,随访病人,以超声检查辅助治疗,以手术病理结果验证超声结果。
门诊诊断
创新发展
“科室规模虽小,但业务俱全”
四川大学华西第四医院超声医学科成立于1982年,是四川省最早开展超声检查的单位之一。一个小房间,躺在小床上,身上涂一层冰凉滑腻的膏体,医生在旁边一边看着机器,一边用探头在身上滑来滑去……这是大家对超声的普遍认识,这也是华西四院超声医学科早期的形式,只是做做体检。贾浥苹介绍,刚到华西四院时,超声医学科只有2个诊断室、1台设备、3-4个医生,年就诊量只有1.9万人左右。随着超声新技术的发展及应用,目前华西四院超声医学科已从单纯的诊断学科逐步发展成为诊断与治疗相结合的综合学科,通过与华西口腔医院的深度合作,华西四院超声医学科在对头颈及口腔颌面部疾病的诊疗技术方面已经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截至目前,华西四院超声科集医疗、科研、教学为一体,拥有30余名医护人员,除了开展常规腹部、心脏、妇产科等超声检查外,还开展了超声造影、介入超声、弹性超声及经颅多普勒超声,年就诊量达到21万余人,较2007年增长了10倍有余。
超声医学需要很多知识来汇总,内科、外科的临床思维是每个医生都必备的,这个职业有着“临床医生+技师”的双重身份,不仅需要具备图像采集能力,还要有着较好的体力和脑力。“像遇到体重较大的患者,探测起来就费劲”,贾浥苹告诉我们,关节、肌肉劳损以及脊柱侧弯都是超声医学科医生的常见职业损伤。在增加介入超声项目后,贾浥苹更是强调,在检查过程中与患者的直接接触、交流也是科室医生们需要着重注意的,临床的问诊能力可以帮助医生下诊断,为接下来的治疗提供依据。“要把握每次与患者交流的机会,本着对检查者负责任的态度,手脑并用,再三仔细,边探查、边分析,留下最有用的影像资料。”
关于超声新技术的创新,贾浥苹向我们介绍道,介入超声是目前科室的重点,分为了包含穿刺活检的诊断类与包含了积液引流、肿瘤消融等治疗类,都是微创,技术成熟,能更深入、更准确识别病因,实施治疗,一定程度上减轻患者的损伤。未来,科室也将继续发展介入超声,将病例医疗成果转化为科研教学成果;加强人才培养,注重亚专业发展,让团队每个人都各有所长。
介入治疗
女性力量
“胆大心细,科室里的拼命三娘”
专业、敬业是科室同事对贾浥苹的一致评价。“贾老师业务能力非常强,技术过硬,是一位标杆性人物。”副主任医师罗伟东说,贾浥苹对待病人特别耐心、细致,会站在患者的角度,选择最适宜他的治疗方式。一位肝癌患者,将于3月,在华西四院实施超声引导下肝肿瘤射频消融术,这也是他第3次来找贾浥苹做这个手术了,与传统手术方式相比,这种微创治疗更让他放心。“眼睛里面不能只有病,还要有人”是贾浥苹从医多年的心得体会,也是她常对科室医护人员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她要求科室人员在诊疗过程中要尽可能为患者提供温暖,注意沟通方式,特别是癌症患者,不能让他产生消极情绪,影响治疗。
对于住院医师罗玉洁来说,“拼命三娘”贾浥苹就是她每次实施棘手手术的底气。“贾老师在不在?”“在?那就做!”她说,科室的介入超声都是贾老师带出来的,刚开始时,风险会大一点,这时候的贾老师即使再忙,都会抽时间看着,手把手教导她们,甚至是在她自己生病手术需要休养时,也会通过视频为其他医生解答疑问。最近有一位腹膜后肿瘤患者,病理诊断时需要从很深的位置提取标本,而且靠近动脉,这让很多医生都不敢下手,贾浥苹凭借胆大心细和极强的动手能力,出色地完成了这项操作。不仅如此,贾浥苹在各种学术论坛交流会、超声技术培训活动中,更是展现了她的专业,每一个病例她都抽丝剥茧,分析病因及对应技术优势,在国际会议上的同声传译更是让大家直呼全面。
今年47岁的贾浥苹与大多数医生一样,早上7点出门,晚上8点后甚至是10点到家,醉心于工作的贾浥苹也会对生活稍有疏忽,笑称自己在家庭这块“不合格”。为了有所弥补,她常常会在孩子寒暑假时,抽空来一场家庭旅行,陪伴家人的同时拓展自己的视野。在工作之外,对图像的热爱追求还延伸到了她的生活里,拍照、记录是她的爱好,她调侃道,“这与超声的本质可以说差不多。”
都说女性具有更细腻、温柔的情感触觉这是她们作为医务工作者的天然优势对患者感同身受给予情感支持,获取信任并将这种支持和信任进一步回馈到诊疗决策中达成良好的效果
贾浥苹说:“从医二十余年,我始终记得,临床才是一个医生的根本,患者始终是医疗工作的中心。虽然我们帮助了患者,但是我们更应该感谢患者,是他们给了我们提升技术、积累经验的宝贵机会。只有一切从患者的利益出发,我们的道路才能走得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