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四不凡|贾艳皊:为“生命有限”患者供应“无限温情”
当患者生命就像风中的残烛
安宁是所有人心中的愿望
死亡固然冰冷
但是活着的每一分钟
更需要有温度,有意义
在与他人生命挥别的同时
她始终在传递温暖和关爱
她就是
四川大学华西第四医院姑息医学科
护士长贾艳皊
安|宁|疗|护|工|作|者
“张叔叔,昨天睡得好吗?今天状态看着有点好呢!”“阿姨,有儿子陪伴您,您可真幸福!”……贾艳皊喜欢在中午和傍晚时分穿梭在不同的病房,陪伴患者。在大多数人眼里,护士的形象便是“按医生医嘱行事,打针、发药”,但当在姑息医学科看到护士长贾艳皊时,好像并不是这样。稍稍有空的时候,她们就会陪患者聊会家常,舒缓患者和家属焦虑不安的心情,把病区营造出家的氛围。对她来说,这样的工作日常一扎根便是十六年。
二十余年坚持
炼成护理队伍带头人
1976年,贾艳皊出生于安徽最北部——宿州市砀山县的一个中医针灸世家。俗话说,“门里出身,自会三分”,贾艳皊在安徽合肥读本科护理专业时,成绩优异。在关于医学基础课的学习上,更是学得比别人快、比别人好。甚至连老师也会问道,“怎么没报医学专业?”这让她既开心又疑惑,“学护理,真的不对吗?”
“护士地位哪有医生高”“护士工作简单得很”……本科毕业分配到安徽亳州工作时,这些充斥在贾艳皊身边的各种声音让她犹豫是否需要转专业。经过一番心理博弈,考虑到已经积累的经验,她还是选择了坚持下来,并于2008年取得四川大学护理教育硕士学位。随后在四川大学华西第四医院从事姑息医学/安宁疗护临床工作,一做就是16年。
一路上虽有困顿,但贾艳皊学习的脚步从未停止。作为一个非常喜欢与患者交流的人,入职华西四院后,她主动学习,考取心理咨询师资格证,并多次赴港澳台参加安宁疗护学习和交流,更是在2021-2023年,连续三年线上学习和培训叙事护理实践技能。“这些对于姑息医学的重要性就好比手术技术对于外科医生的重要性,是胜任姑息医学护理工作的一个方面。当然,这些心理学相关知识和技术的学习,也会对你的生活产生有益助力。”贾艳皊娓娓道来。
贾艳皊参加首届华西陈志潜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高峰论坛
医务社工刘诗颖告诉我们,她从贾艳皊这儿感受最深的就是,“不管在什么境遇,都不要放弃热爱和学习”。学习不仅仅是学,还要转换成自己的内在能量储备,并能有效输出。近些年,贾艳皊积极参加“教师教学创新竞赛”,并获得可喜奖项;参译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引领姑息关怀-导航安宁疗护》;参编安宁疗护相关书籍3本。最重要的是还可以在工作中用学习积累的知识和技能安慰患者。
三个阶段
深化“死亡教育”课题
都说医院是人世间见证生离死别最多的地方,那为生命有限患者提供医疗整体关怀服务的姑息医学科/宁养院更是如此。贾艳皊说,想要做好安宁疗护,除了爱心与耐心,直面死亡的勇气也是必不可少的。即便读研期间已经关注与研究过生死态度、死亡教育的课题,但在刚步入临床时,她想的还是,“我是我,患者是患者,我不会生病,不需要面对死亡”。这好像也是她能去为别人实施安宁疗护的“底气”,“我一直都很健康,我是患者的服务者,我不会是患者”。健康人常会回避“安宁疗护”这个词,回避我们在这个世界下车的那个点。
随着自己年龄的增长,对死亡会有不同的感受。看过太多承受心理痛苦的患者家属,无数次与生命挥别后,贾艳皊对生命的理解变得越发深刻,“无常”已经成为她深切的生命体验。她内心隐隐有种恐惧,“(患肿瘤的)多亏不是我”。
死亡一词,随口说说是很潇洒,但当我们真的把死亡带入自我之死时,多少还是有点生命不可承受之重的。在2023年7月,一次生命倒计时的深刻体验让贾艳皊来到了死亡认知的第三阶段,“如果是我就是我吧,每个人都会生病”。她感慨道,“面临自我之死时,人会多次想到,什么事现在做是有意义的,自己的精神应该寄托在哪里。”在等待最终宣判结果的过程中,她甚至把所有的后事都安排了,包括如何治疗,生命后期和死亡时播放什么歌曲,穿什么衣服去殡仪馆,骨灰怎么处理……与一位豁达患者的交流更是让她学会了跳脱时间空间限制去看事物,“也许在某个平行时空里,我是患者,她是坐在病床边的人。”贾艳皊与同事家访毛姐
在多年的姑息医学/安宁疗护临床工作中,发现有承受不住痛苦放弃的患者,也有畏惧死亡不想放手的患者,作为宁养工作者,贾艳皊的功课就是当好陪伴角色,选择的权利要交给患者。陪伴患者,帮助患者描述他们自己和他们的处境,让患者因疾病断裂的人生叙事得以重整是陪伴的基本功。“在舒适护理上,我们可以无限细化和深化的,就是做好心灵抚慰”。
上百条记录
见证她的宁养感悟
四川大学华西第四医院姑息医学科始建于1995年,是中国姑息医学先驱机构,为康复期和终末期的恶性肿瘤患者,提供专业的姑息治疗服务及安宁疗护。47张床位几乎没有空闲的时候,每年病房会收治近3000名患者。目前这里共有护士24名,多是80后和90后。
安宁疗护的目标就是让患者有祥和的心理和舒缓的身心,真正用心去陪伴他们。面对不同个性、不同文化程度、不同家庭关系、不同经济条件的患者,心理学、叙事护理知识储备让贾艳皊对安宁疗护、死亡教育有了很多见解,她把这些都记录在了“宁养之窗”。一搜“贾艳皊”,我们可以发现,单是以她为作者的宁养服务札记就有100余篇。
除了做好日常护理管理工作之外,她会带领姑息医学科护理团队为晚期患者提供镇痛镇静、症状管理及舒适护理等工作,临床护理中她会花更多的时间用于与患者及家属沟通,了解他们的需求,关注他们的情绪波动,及时进行疏导,用患者和家属易于接受的方式,开展死亡教育,做好家属的哀伤辅导等。
病房里的患者以及家属都非常喜欢这位耐心又有亲和力的贾护士。近日,李叔叔的妻子因癌细胞转移来到了华西四院姑息医学科住院治疗,在这里,李叔叔再次见到了第一次对其妻子进行过宁养家访服务的贾艳皊。“以前我老伴儿病情严重时食欲不行,多亏了她们帮忙,提供宁养服务。”对于贾艳皊的服务态度,李叔叔是多次肯定。“这些就是当时他学习后送给我们的画。”在贾艳皊看来,李叔叔是一位非常坚强、乐观的癌症患者家属,在妻子患病时,不仅将家庭照料得非常好,还自发地去老年大学学习,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以此给予妻子力量。
李叔叔与他的五幅画
安慰年轻患者,见证其面对疾病的豁达以及家属的细心照料;带学员家访,让患者重拾久违的社会连接感;耐心解释,缓解患者对服用镇痛药的顾虑;倾听患者家属与去世的人的点滴回忆……16年护理、宁养之路,远不止打针、发药那么简单,是多年来的主动学习、学以致用,是对安宁疗护服务对象及家属的心灵慰藉,是对安宁疗护服务理念的不断践行。努力用安宁疗护之光照进生命有限患者幽深的生命,似乎是贾艳皊安宁疗护临床工作的底色。
通过她
我们看到了护理的另一面
通过她
我们认识了安宁疗护工作者
通过她
我们对死亡有了心理准备
陪伴人走生命最后一段路
是一场伟大的修行
在充斥着死亡低糜情绪的环境里
还能带给人希望
她们的工作真的很了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