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专题专栏 学校动态 详细

川大青年榜样:以青春为笔,绘榜样星河

发布时间:2025.05.06 来源:校官网
字号:

在五四青年节到来之际,习近平总书记给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阿图什市哈拉峻乡谢依特小学戍边支教西部计划志愿者服务队全体队员回信,向全国广大青年致以节日祝贺并提出殷切期望。他强调,希望广大青年坚定理想信念,厚植家国情怀,练就过硬本领,发扬奋斗精神,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发光发热,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青春力量。

2024年,全校青年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切嘱托,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践行“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青春誓言,在科技攻关最前沿、创新创业第一线、乡村振兴主战场、社会服务各领域涌现出一批敢想敢为、善作善成的青年师生代表。

我校商学院团委获评“全国五四红旗团委”,化学学院余达刚获评全国“2025年度新时代青年先锋奖”,10人荣获“四川大学2024年度青年五四奖章”,10个院(系)团组织获评“四川大学2024年度五四红旗团委”。

 

全国五四红旗团委

共青团四川大学商学院委员会

四川大学商学院团委坚持培根铸魂、启智润心,着力提升共青团“三力一度”取得显著成效。构建学习新平台、探索融会新机制并拓展贯通新矩阵增强引领力,夯实基础团务、建强团干队伍并激发团学活力提升组织力,创新第二课堂活动模式、解决青年发展重要关切并强化示范牵引提质服务力,组织青年利用各类实践、志愿服务彰显新时代青春贡献。相关工作受到人民网、新华网等媒体多次报道,近年获“全国‘三下乡’社会实践优秀团队”“四川省五四红旗团委”“四川省五四红旗团支部”“四川省优秀共青团干部”“四川省高校名团干工作室”“四川省大学生职业生涯咨询特色工作室”等多项荣誉。

 

2025年度全国新时代青年先锋奖

余达刚,化学学院教授。面向我国双碳和绿色发展重大战略需求,聚焦二氧化碳高值化转化研究,开发了二氧化碳活化新策略和转化新方法,高效合成了药物和材料,取得了创新性成果,主持国家杰青等项目,发表论文137篇(包括Nature正刊1篇),授权专利21件,成果入选四川十大科学进展,在国内外做大会报告和邀请报告83次,担任2个期刊副主编和中国化学会3个专业委员会委员,培养了1名国家海外优青和10名高校教师,获中国青年科技奖、中国化学会-英国皇家化学会青年化学奖、中国化学会青年化学奖和Kyoto Rising-Star Lectureship Award等重要荣誉。

 

 

2024年度“四川大学青年五四奖章”

申强,机械工程学院2021级本科生。他在学术探索与科技创新中勇攀高峰,专业成绩优异,主持1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发表学术论文6篇,以核心发明人申请国家专利20项,授权8项。以负责人或核心成员获得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3)金奖、全国机器人大赛特等奖、机器人及人工智能大赛国家级一等奖、“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二等奖等10项国家级奖项、15项省级奖项,个人事迹获中国青年报等媒体专题报道,以知行合一的奋斗姿态诠释新时代青年的责任担当。

李翔宇,生命科学学院2021级本科生。入选生物科学拔尖计划2.0,辅修软件工程,专业成绩和综合成绩均名列年级第一。他始终以科研报国为信念,主持国家级、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积极参与高水平竞赛,获得iGEM大赛金奖、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F奖。作为班长、学习委员,充分发挥学风引领作用,通过参与“明远·立心”结对帮扶活动、“学子家乡行”实践活动等项目,在学业、科研、成长规划等方面为200余名同学提供学业帮扶和经验分享,深受集体与师生认可。

杨阳,华西口腔医学院(华西口腔医院)2023级博士研究生。聚焦口腔软硬组织修复难题,制备了具有抑制瘢痕形成、诱导软组织功能性修复的取向型ECM仿生支架材料,相关研究成果以(共同)第一作者在Nat. Commun.(影响因子14.7)发表SCI收录论文4篇,获批2023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博士生项目,入选“首届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博士生专项”,作为核心成员获“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国家级金奖2次、“创青春”创新创业大赛省级金奖。不断开拓国际视野,在WBC世界生物材料大会等多项国际顶级会议做口头报告,赴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参与联合培养。作为党员学长,牵头组织口腔健康科普公益活动。担任博士生年级长期间创新学术沙龙模式,累计服务千余名学子科研成长,在科技创新与服务奉献中勇毅前行。

杨聪,国际关系学院2022级硕士研究生。他坚定响应总书记“到农村去、到边疆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的号召,本科毕业时放弃被录取的某直辖市市委组织部公务员岗位,自愿申请到西藏高海拔边疆一线工作。连续11年,他扎根在西藏最偏远、最高寒的阿里地区科迦村,当过边防军人、驻村民警、驻寺干部,用实际行动践行“做神圣国土的守护者”的誓言。在川大读研期间,他努力学习,参与多项省级以上科研课题,热心志愿活动,赴学校扶贫点支教,立志学成后继续扎根边疆。他曾获“全国公安机关爱民模范”称号,事迹受到《光明日报》头版报道,生动诠释了新时代青年将个人理想融入祖国发展的使命担当。

肖雁宁,体育学院教师、辅导员。作为中国花样游泳队原核心成员,曾带领中国花样游泳队获得2024年巴黎奥运会花样游泳集体技巧自选金牌,摘得中国花样游泳奥运首金,实现历史性突破。2022至2024年,她连续三届世锦赛斩获集体项目冠军,并在亚运会、全运会等国际国内赛事中累计获得超20枚奖牌,诠释了顽强拼搏的体育精神。目前,她在体育学院任教并担任辅导员,将自己的专业技能传授给学生,向广大青年学生宣传弘扬坚韧不拔的体育精神,鼓励同学们勇于热爱、敢于拼搏。她获得“全国三八红旗手”“中国青年五四奖章集体”“全国体育系统先进工作者”等荣誉,被四川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和四川体育局授予记大功,其事迹被媒体广泛报道。

张思睿,华西临床医学院(华西医院)2021级本科生。她深耕志愿服务领域,作为“杏林风”青年志愿者服务队队长,牵头构建“专业+志愿”服务体系,开展健康宣教、社区急救培训、导医等项目200余场,招募志愿者6500人次,服务总时长突破23000小时,带领团队多次获评“四川大学青年志愿者行动十佳集体”,个人获评“优秀志愿者”称号。她扎根医学交叉领域,申请实用新型专利1项,参与3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斩获省级科创比赛金奖2次,以优秀的专业素养和坚定的责任担当,充分展现了一名新时代青年医学生的精神风貌。

陈渝,化学工程学院2022级博士研究生。聚焦国家“双碳”重大战略需求,针对制氢反应器传递效率低这一行业瓶颈,他创新开发具备多孔微结构特征的电解制氢样机及甲醇制氢装置,以实际行动助力绿色低碳转型。相关研究成果以第一作者身份在《Chemical Engineering Science》《Fuel》等化工与能源领域权威期刊发表SCI收录论文8篇,入选首届“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博士生专项计划”,获得国家奖学金、中国化工学会“学生榜样新秀”等荣誉,多次受邀在全球华人化工学者学会年会、中国化工学会“应星”青年论坛等高水平学术会议作报告。

周煜瑶,艺术学院2023级硕士研究生。她以“全国十大考古发现”《天回医简》为引,发起并组织团队创作《鹊耀华夏》沉浸式圣贤主题戏剧,斩获首届中国研究生“文化中国”两创大赛一等奖。相关研究成果入选中国文艺理论学会数字人文年会,参与四川省哲学社科基金课题,参与创作的影视作品荣膺15项国家级奖项。在校研会文艺与美育服务中心工作期间,她组织了新年市集、“风华英才”研究生风采大赛等美育工作41项,作为青年代表受邀主持中国青年报论坛、四川省安全厅、四川省教育厅主办活动等百余场国家级、省级、校级文化活动。

赵伟锋,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院教师。面对国外长期垄断血液净化产品和核心技术的现状,他从人民生命健康出发,研发了国产血液净化材料。针对血液灌流吸附剂微球内外孔隙难控制的问题,他进行了长达两年的孔隙检测和调控,制备出比国外产品性能更佳的血液透析器;利用类血友病策略结合固体抗凝剂设计,解决了传统抗凝剂使用导致大出血的世界难题。他创新构建“一平台+多模块”的课堂教学方式,启发学生创新思维;指导学生参加创新创业比赛,多个项目获得“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

胡运涛,公共管理学院2021级本科生。他综合成绩专业第一,获得国家奖学金,荣获“四川省优秀大学毕业生”等荣誉30余项。他切实践行“全心全意为同学服务”的宗旨,作为学生组织骨干,协助学校基层团组织建设和“青马工程”培养工作,累计组织举办团学活动40余场;作为宣讲团团长,积极投入党的理论的青年化阐释,开展理论宣讲50余场、覆盖3000余人次;作为学生社团骨干,组织学生社团开展就业技能交流培训会10余次,切实提升百余名学生就业技能水平;发挥学生骨干示范引领作用,积极投身成都大运会等大型赛会志愿服务工作,作为社会实践领队获评“三下乡”全国重点团队,事迹被人民日报等主流媒体广泛报道。

 

2024年度“四川大学五四红旗团委”

共青团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华西医院)委员会

共青团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委员会

共青团四川大学水利水电学院委员会

共青团四川大学化学工程学院委员会

共青团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学院(华西口腔医院)委员会

共青团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华西第四医院)委员会

共青团四川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委员会

共青团四川大学商学院委员会

共青团四川大学外国语学院委员会

共青团四川大学经济学院委员会

 

青年朝气蓬勃,青春孕育希望。让我们向榜样学习,怀抱梦想又脚踏实地,敢想敢为又善作善成,以奋斗之我、青春之我,不负时代,不负韶华。

扫一扫,手机端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