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专题专栏 学校动态 详细

【特稿】精准援藏路 健康雪域情——四川大学华西第四医院援藏工作纪实

发布时间:2025.08.11 来源:校官网
字号:

编者按:2025年是西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长期以来,学校坚持按照“西藏所需、川大所能”的原则,充分发挥区位、人才、学科、科研特别是医疗方面的特色和优势,积极推动医学医疗援藏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新闻中心现联合学校医(学)院对援藏医疗团队进行系列深入报道,以期促进经验交流,弘扬援藏精神,进一步推动相关工作开展,为健康中国、健康西藏建设积极贡献川大力量。

 

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华西第四医院)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西藏工作、民族团结进步等方面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秉持“西藏所需、川大所能”的原则,聚焦“精准援藏”,把“缺氧不缺精神、艰苦不怕吃苦、海拔高境界更高”融入血脉,发挥学科专科优势,深入推进医疗、教学、科研、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等“组团式”援藏工作。在尼木县农牧区义诊一线,在拉萨林周县基层医疗培训课堂、西藏大学医学院教学科研管理改革中,华西公卫/华西四院人坚持精神高于高原的政治信念,以滴水穿石的意志和品质,无私奉献、奋勇争先,一棒接一棒跑出了援藏工作的好成绩。

 

仁心仁术 服务涉藏地区群众

华西公共卫生学院(华西第四医院)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始终将服务西藏群众健康作为重要使命,充分发挥医疗专长,通过“组团式”援藏精准对接需求,以集体力量守护高原人民群众健康。

2023年7月,华西公共卫生学院(华西第四医院)联合西藏大学医学院团队,派出医疗分队,在尼木县续迈乡、吞巴镇开展为期8天的“送医送药送健康”义诊,活动惠及患者600余人次,将优质医疗资源送到农牧民家门口;2024年6-8月,参与西藏贡嘎县森布日极高海拔生态搬迁点健康促进项目,组织本院医师联合华西医学中心专家团队,深入搬迁点开展“送医送药送健康”、免费体检、健康宣讲及技能培训,服务基层群众,助力乡村振兴。

2024年8月,医院消化内科专家团队随西藏大学医学院团队深入拉萨林周县强嘎乡,开展癌症患者家访会诊、乡卫生院义诊体检及基层医务人员培训,并积极参与人社部专家服务团项目,持续服务于森布日搬迁点居民健康;2025年, 持续深化援藏,组建专业团队赴藏开展职业病诊断医师专项培训,聚焦职业健康检查、尘肺病、高原病及化学中毒等重点,通过理论授课、案例分析及实操指导,为西藏培养职业病防治骨干力量。

595531b0c1e3c0b8869b64ba65351a0

华西第四医院专家赴西藏开展职业病诊断医师专项培训

同时,华西公共卫生学院(华西第四医院)还与西藏自治区就业服务中心、西藏成办离退休人员服务中心等签订医疗服务合作协议,围绕提供就医绿色通道,提供团体式主动健康服务;与西藏武警总队医院建立高压氧学科联盟合作,开展医疗、科研等方面合作,优势互补、资源互补,共同提升高压氧的研发与应用,助力藏区医疗水平提升。

ccfb3485faf3c45c493a172dc91a7bc

华西第四医院专家赴珠峰大本营进行健康诊疗

聚焦高原饮食营养、慢性高原病防治、肝包虫病干预、高尿酸血症管理等地区健康热点,学院/医院探索开展藏区医疗宣传普及,创新打造图文、短视频、动态海报等融媒体产品矩阵定期发布专业科普内容,实现累计覆盖人群逾100万人次,推动群众健康观念从被动治疗向主动预防转变。

面向高原地区推出线上健康科普

 

精准育才 筑基高原健康未来

cf1fa6361f5139fe0d6155c1aec62c4e

华西公共卫生学院曾红燕副教授援藏期间与当地学生合影

充分发挥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学科专业优势,学院始终把深化交流合作作为援藏工作重要使命,长期承担预防医学专业本科生临床实习培养任务,实施“一对一”关爱帮扶机制。卫生检验与检疫学系曾红燕副教授于2016-2022年连续六年主动赴藏支援,每年坚持进藏近一个月,累计授课近200学时,其间讲授的《卫生化学》核心课程累计培训学生约400人次,创新性引入线上教学平台,强化过程性学习评价,有效提升课程质量和实践教学能力,教学效果受到西藏大学师生一致好评。

选派的多名援藏干部作为教学科研骨干,充分发挥专业领域的教育教学经验,指导预防医学专业的实验教学、微生物学和食品卫生学等课程建设,举办青年教师教学技能竞赛,推进了多学科医学教育协同创新与教学质量提升,助力涉藏地区基层卫生人才综合能力培养与健康服务模式优化。

截至目前,华西公共卫生学院(华西第四医院)已经联合培养西藏大学硕博研究生20余名,互聘研究生导师4人,携手西藏自治区疾控中心共建“产教融合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系统打造高原公共卫生人才联合培养新模式。华西公共卫生学院(华西第四医院)打造的“西藏卫生能力建设项目疾控中心主任专业培训班”“西藏卫生能力建设项目乡镇卫生院业务骨干培训班”“西藏基层骨干医生培训”等培训项目,为西藏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提升卫生管理干部和专业技术人员技能水平等提供了有力支撑。

 

固本培元 赋能高原科研体系

华西公共卫生学院(华西第四医院)聚焦高原公共卫生与职业医学领域,系统构建科研协同创新体系,近20年间,联合西藏大学、自治区疾控中心等单位累计攻关高原职业病防治、慢性病干预等科研项目100余项,为藏区疾病防控提供了坚实的科学支撑。

2025年,科研协作不断深入,联合申报自治区重点研发及转化项目 《高高原地区人群健康现状及疾病防治研究》,同步申报西藏科技厅重大(重点)项目指南4项;推动 高原公共卫生安全与职业健康战略研究中心 纳入西藏自治区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资金项目指南建议,为区域创新注入新动能。

目前,华西公共卫生学院(华西第四医院)正推进与西藏自治区疾控中心签署科研教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并围绕高原公共卫生与职业病防控需求,共建高能级科研平台,打通“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政策转化”全链条,推动高原医学研究成果切实转化为守护群众健康的实践方案。

 

扎根雪域 书写援藏为民答卷

中组部、教育部第八批、第九批援藏干部熊海同志带领医疗专家团队到藏北农牧区那曲市班戈县新吉乡(海拔4900米)为藏族群众送医送药

2017年,华西第四医院时任老年科主任熊海随中组部第八批援藏队伍来到西藏大学医学院,进一步完善西藏大学医学院科研管理细则和科研考核量化标准细则,组织科研项目课题申报,牵头开展《青藏高原慢性病地方病队列研究》《西藏地区藏族和汉族人群慢性病的对比研究》等课题,取得了一系列科研成果,为西藏地区慢性疾病防治提供了有力支撑。熊海被评为2018年度“西藏大学优秀工作人员”、2019年度“西藏大学优秀援藏干部”,荣获“就业突出贡献奖”,并作为西藏大学援藏干部优秀代表,受到了西藏自治区相关领导的亲切慰问。2019年7月,中组部第八批援藏干部任务结束,熊海却没有返回内地,而是主动申请转入第九批援藏干部队伍,继续在西藏大学医学院从事援藏工作。

中组部、教育部第九批援藏干部人才杨润华同志冒着高原反应在西藏大学扎实推进人才建设工作

华西公共卫生学院(华西第四医院)专职组织员杨润华,在2019年随中组部第九批援藏干部队伍来到西藏大学,挂职人事处副处长。三年援藏工作,杨润华将四川大学人事人才工作方法、举措和经验,结合西藏大学的实际和特点,创造性地运用到西藏大学人事人才管理中,推动西藏大学“引、育、留、用”了更多人才,为西藏大学事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2023年,杨润华获得西藏自治区“全区优秀教育援藏人才”荣誉称号。

一次援藏行,终身西藏情。自2005年起,华西公共卫生学院(华西第四医院)多位援藏干部接力深耕雪域教育事业:赵莉在西藏大学医学院任职期间,系统规范第一届预防医学专业本科生培养体系,主导制定教育教学管理文件20余项,参与西藏大学教育部本科教学评估工作,为学校教育教学水平的提升贡献力量。王国庆、别明江、王晔等先后担任副院长或学科带头人,协同推进教学改革与学科建设,为高原医学研究与人才培养奠定坚实基础。

 

山河回响,健康永续。在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指引下,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华西第四医院)始终与雪域高原同频共振,以“组团式”援藏为纽带,将优质的医疗资源与西藏的需求紧密相连。从林周县的健康守护到森布日搬迁点的健康促进,从实验室的科研攻关到教室里的传道授业,一代代援藏人用脚步丈量初心,用坚守诠释担当,以“川藏一家亲”的深情厚谊,为高原群众托起生命的希望、点亮健康的曙光。未来征程,华西公共卫生学院(华西第四医院)将持续深化高原公共卫生与职业医学研究,推动医疗资源下沉、人才梯队建设、健康服务创新,为西藏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坚实的力量,奋力书写雪域高原卫生健康事业新篇章。

扫一扫,手机端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