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乡村振兴进行时】四川省政府政务服务和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交易评审处来院交流医疗帮扶工作

    4月15日上午,四川省政府政务服务和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交易评审处有关同志与我院交流医疗帮扶工作。双方就推进开展甘孜州九龙县相关镇村的送医送药、技术指导、健康宣教等工作交换意见。有关院领导和党办参加交流。(来源:党委办公室)

    2025.04.16
  • 【乡村振兴进行时】我院参加2025年甘洛县定点帮扶单位第一次联席会议

        7月28日下午,我院党委办公室参加了由四川省自然资源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召集的2025年甘洛县定点帮扶单位第一次联席会议。甘洛县、四川省自然资源投资集团、省残联、四川大学、四川产业基金、人保财险四川省分公司和我院等定点帮扶单位分管领导或部门负责人及驻村干部代表参加了本次联席会议。 会上,甘洛县介绍了2025年乡村振兴等重点工作情况,各定点帮扶单位围绕产业、教育、医疗、科技以及消费帮扶等介绍2025年定点帮扶工作情况,驻村干部代表分享了帮扶工作心得体会。(来源:党委办公室)

    2025.07.31
  • 【中国乡村振兴网】夯实党建筑新梦

    在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甘洛县斯觉镇格布村,驻村第一书记向丹的名字可谓家喻户晓。 2023年6月,四川大学职工向丹主动请缨,来到格布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驻村以来,向丹和驻村工作队队员建强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以“产业兴村、教育扶智、医疗济困”的“三扶”行动为抓手,将高校力量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为这个小山村注入勃勃生机。 格布村鸟瞰。     01     党建领航铺就致富路 “向书记,今年市场行情太差了,我家30亩的土豆卖不动了,快烂在地里了,你给帮忙想想办法。”天刚蒙蒙亮,村民李列吉曲莫火急火燎地找到向丹,想请向丹为自家的土豆销售找一条出路。 原来,随着全国各地的土豆“大丰收”,供需关系发生变化,市场短期难以消化,格布村村民面临着“大丰收反而不好卖”的尴尬局面,像李列吉曲莫一样为销路发愁的村民不在少数。 为了帮大家解决土豆的销路,向丹找到了“娘家”——四川大学后勤保障部寻求帮助。听说是格布村的乡亲们遇上了难题,“娘家人”不待向丹多说,便在土豆采购计划中为格布村挤出了25吨的采购份额。 这一次的难关虽蹚过去了,却让向丹意识到,村民长期以来只种植土豆、玉米这两种农作物,抗风险能力极低,只要价格发生波动,收入总会受到影响。 驻村工作队队员十分清楚,想要提高抗风险能力就不能“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于是他们将目光放在了“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套种的发展模式上。 为了给村民示范,驻村工作队动员村里的老党员先行先试。经过专家评估确定了最初的套种方案,由驻村工作队队员吕渊和村里的老党员试点种植“土豆+猕猴桃”。这种在保障粮食生产的基础上,增加经济作物收入的想法很快得到了村里更多党员的积极响应。之后一些党员还自创了“豆菊轮种”模式,上半年种植土豆,下半年种植万寿菊,“一地双收”,增加土地利用率,提高农民和村集体收入。 得益于党员的示范带动作用,如今格布村的乡亲们都成了土地多种作物套种的小能手,“党建+产业”模式成了村里产业发展的动力源泉。2024年,格布村村集体收入增收23万元,户均增收超千元。 “党建引领不是口号,而是要让村民的钱袋子鼓起来。”向丹说,通过整合各方力量,格布村逐步形成“党支部+农户+订单农业”的产业链,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更多动能。     02     党建阵地托举彝乡学子梦 “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根本。”在高校工作的向丹对这句话感受颇深,驻村后,村内孩子们的学习生活情况是他重点关注的内容。 在村小学走访过程中,向丹了解到学生们语文、数学、英语三门课程平均成绩达不到60分,特别是英语,平均成绩只有30分,这让他意识到村小学的教育水平急需提高。与此同时,也有学生反映校内课外书较少的问题。 为了改变这一状况,2024年,向丹争取到资金20万元,在村委会修建了图书室,以满足学生们课后和周末的课外阅读需求。同时,向丹还专程请来村里几名学历较高的年轻党员担任学生们课后辅导班的老师,让村委会这一党建阵地变成了学生们提高学习成绩的学习基地。 每到周末,格布村的学生们就会来到村委会新建成的教室内学习。 自此,格布村“党建+教育”机制初现雏形,每逢周日就有党员担任“临时老师”,为孩子们查缺补漏。周末课堂上的古诗词、作文、英语、数学等辅导完全满足了孩子们的需求,也让他们的学习成绩不断提高。格布村村小学学生的英语成绩由原来平均不足30分,提高到了及格线。 在不断走访中向丹发现,学校里的软、硬件有所欠缺只是影响学习成绩的原因之一。村里部分学生的家庭状况较差,也让他们无法将全部心力放到学业上。比如,阿木(化名)的父亲早年过世、母亲改嫁,他由爷爷抚养长大。今年以全镇第八名的成绩考入高中后,学习压力、生活成本都提高了,考虑到爷爷的负担太重,阿木甚至产生了辍学的想法。和阿木的情况类似,村里一些学生的家庭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具体困难,从不同方面影响或分散了他们的精力,这让向丹萌生了如何通过一项长效机制帮助这些优秀的学生,让他们安心地坐在教室里专心学习的想法。 除了帮助学生们申请各项政策外,向丹找到了派驻单位的帮扶办、组织部和工会,在各部门同志的支持下组织成立了“四川大学—格布村关爱儿童计划”基金,旨在为村里家庭较为困难的学生提供长期且可持续的帮助。2024年9月,教育基金会启动了第一批助学金审批发放,为格布村6名学生每月发放500元助学金,直至学业完成。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村里学生的大学录取率提高了144%。     03     党建联盟守护健康防线 “我这老毛病又犯了,县里医院去了好几次了,钱不知道花了多少,就是没见好转。向书记,你是大城市过来的,你知道哪个医院能治我这毛病不?”一天清晨,村民克热莫揉着胸口找到了向丹。 早年,因生产生活环境影响,克热莫患上了严重的慢阻肺、支气管扩张症。为了给克热莫治病,家中还欠下了不少外债,虽然如此,克热莫的病情仍没有得到有效治疗,身体情况每况愈下。 向丹意识到,疾病是格布村乡亲们致贫、返贫的最大威胁,而消除这一威胁最有效的手段就是对接较好的医疗资源与争取资金支持。为此,向丹通过派驻单位对接到四川大学华西第四医院(以下简称华西第四医院),并推动格布村与华西第四医院开展“党支部共建”活动。 得益于“党支部共建”,华西第四医院多次派出专家到格布村进行深入广泛的调研,最终以“党建+医疗”的思路,针对格布村患病困难群众,探索出“全面筛查+精准救治”的双轨帮扶体系,筑牢了格布村防止因病致贫返贫的健康防线。  据统计,自华西第四医院与格布村“党支部共建”以来,华西第四医院专家团队在定期开展的公益体检中,筛查出重大疾病患者5例、慢性病患者7例,实现了疾病早发现、早干预,真正将因病返贫的风险扼杀在摇篮里。同时,华西第四医院通过开通收治快速通道、募集专项医疗救济金、实行先诊疗后结算机制,为格布村11户家庭提供持续医疗援助,累计垫付医疗费用12万元。 在格布村与华西第四医院双方党组织的协力帮助下,克热莫第一次走进华西第四医院,经过华西第四医院专家们10余天的精准治疗,克热莫的病症明显改善,以前无法务农的“病秧子”竟可以拿起锄头下地除草了。 身体恢复后的克热莫激动地说:“我这上有老下有小的,要是没咱驻村干部帮忙,这病还不知道啥时候好呢,感谢党和政府。”  克热莫只是格布村与华西第四医院“党支部共建”筑牢健康防线的一个缩影,在格布村,有不少像克热莫一样因疾病导致陷入泥潭的家庭获得了帮助。村民沙马阿呷因腰部手术失败,基本丧失劳动能力,经华西第四医院多学科会诊,确诊了病因,经过治疗恢复了劳动能力。2024年出生的格吉(化名)、李欣(化名),患有先天唇腭裂。华西口腔医院为这两名儿童进行公益性免费手术…… 时光荏苒,自2015年定点帮扶格布村以来,四川大学已经连续派驻了五任驻村第一书记,作为现任驻村第一书记,向丹接过“前辈”们的接力棒,以党建引领为核心,让党旗飘扬在乡村一线,构建起了“党建+产业+教育+医疗”多位一体帮扶体系,助力格布村从基础设施到民生福祉的整体提质升级,将高校智慧转化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动力。 (供稿单位:四川大学)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3OKzvZwT9S_KxUHa_hWsSA

    2025.07.28 发布:中国乡村振兴网
  • 四川大学华西四院王雷的“驻村答卷” ——高山茶园飘出“致富香”,彝乡村寨架起“健康桥”

    在凉山州甘洛县 海拔近1900米的新茶村 提起四川大学华西第四医院来的“王书记” 村民们都会竖起大拇指   2018年7月,王雷告别省会成都,开启了秦巴山区、川东北达州宣汉县历时三年的驻村征程,2021年7月,前脚刚结束宣汉驻村工作,后脚便带着首次驻村经验,马不停蹄奔赴大凉山腹地、凉山北大门甘洛,一头扎进这个因茶得名却一度面临发展困境的高山彝寨,当起了驻村第一书记。转眼四年过去,他交出了一份让村民喜笑颜开的“答卷”:曾经“养在深闺”的小茶叶变成了致富“金叶子”,华西优质医疗资源跨越山水,成了守护村民健康的“及时雨”。更让人佩服的是,这位扎根山村的书记,硬是在繁忙的驻村工作中挤出时间学习,成功考上省委党校研究生,边实践边充电。   (图为王雷走访百姓、宣讲健康知识)   “金叶子”铺就致富路:小茶叶做成大产业   乡村振兴,产业是核心。“发展产业,要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初到新茶村,王雷深入调研、摸清家底,认准了老祖宗留下的宝贝:茶叶。新茶村有好茶,但由于交通不便、产业基础薄弱面临巨大的发展瓶颈:缺规模、缺品牌、缺销路。 王雷和驻村工作队成了“茶产业推广大使”。他们和当地政府一起跑项目、引资金,带领村民发展“致富产业”的实践,获得了省民宗委1000万元的民族团结进步奖,专项用于茶旅融合园区建设。2200亩新茶园在山坡上铺开,1300亩老茶园焕然一新,28.5公里的产业路盘山而上,现代化的茶叶加工厂拔地而起,灌溉水网也通了。茶农们乐了:“路通了,水来了,厂子建起来了,咱的茶叶不愁了!”   (图为王雷带领致富带头人去先进茶产区学习)   光有硬件还不够,王雷琢磨着让乡亲们抱团发展。他搞起了“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把大家伙儿拧成一股绳。效果咋样?数字来说话:新茶村年户均增收近6000元!实实在在的钱袋子鼓了,村民的干劲更足了!   (图为王雷邀请技术人员来新茶村指导茶叶种植)   如今,新茶村千亩茶园焕发新生机,“茶旅融合”绘就新蓝图。王雷的眼光放得更远。他求助当时川大挂职甘洛的副县长牵线搭桥,把川大校友、四川(山东)商会会长请到了村里。一看这好山好水好茶,校友当即拍板,注资成立四川蒙顶黄芽茶业股份有限公司。“以后咱们的茶,牌子更响,卖得更远!”王雷信心满满。他盘算着,未来三五年,还要带着大家伙儿沿着园区再发展,再搞几个高标准茶园,实现一二三产联动,让村里在家劳动力都能有活干、有钱赚,让外出务工的年轻人,早日归乡发展。   (图为王雷在四川乡村新闻推介新茶村茶叶)   “健康桥”联通大医院 华西专家“上门”来   作为华西四院来的书记,王雷心里一直惦记着村民的健康。“山里看病难,特别是老人,小病拖、大病扛,就怕因病返贫。”他决心把“娘家”华西四院的“金字招牌”用起来,他充分发挥“桥梁作用”,给村民筑一道健康防线。 第一招:签“医联帮扶框架协议”,县医院强起来。 王雷来回奔波,促成了华西四院与甘洛县人民医院“结对子”。2022年6月至今,华西四院领导多次带队赴甘指导,派专家坐诊培训,并接收30余名管理人员免费跟岗培训,同时每月发放生活补助,开通了医生双向交流的通道,县医院的“本事”眼见着大涨。 第二招:开“体检大巴”,专家下乡来。 2022年5月,一辆特别的“体检大巴”开进了新茶乡和斯觉镇。这是王雷协调华西四院专家团队搞的大型义诊,也无疑是甘洛有史以来最大型最精心的一场“健康盛宴”。207位70岁以上的老人享受了免费全面体检,建立了健康档案。队伍里,斯觉镇81岁老党员吉木俄论莫和新茶乡81岁老党员阿支米解,两位“光荣在党五十年”的老前辈,成为现场最受尊敬和关爱的对象,他们脸上洋溢的笑容让沧桑的皱褶更加明显了。 专家们还给300多位村民看了病。“在家门口就能让华西专家瞧病,以前做梦都不敢想!”村民们交口称赞。这事儿还上了央视朝闻天下、人民日报、四川卫视!健康体检和义诊服务一干就是四年,不仅局限于新茶村和斯觉镇,还延伸到了海棠镇、越西县华阳村,累计服务8000余人次。 此外,他还协调了华西公共卫生学院师生到甘洛县开展了青少年饮水健康、艾滋病预防、近视防控、青春期健康等多个主题的差异化卫生科普活动,为5000余名青少年构筑起身心健康防线。   (图为华西四院“体检大巴”到甘洛义诊、体检)   第三招:用“千里眼”,远程会诊解难题。山高路远挡不住科技。王雷用上了华西的远程医疗平台,县里医生遇到疑难杂症,屏幕一开,就能和华西专家“面对面”会诊、学习,底气都更足了。 第四招:治“尘肺病”,精准帮扶显特色。知道附近乡镇有尘肺病人,王雷发挥华西职业病防治的强项。他请来华西四院的知名职业病专家到新市坝、田坝的尘肺康复站指导,还专门为新茶村的尘肺病人搞了“线上问诊和健康讲座”。康复站建起来,专家指导跟上,让这些特殊的乡亲们在家门口也能得到专业照护。“王书记来了,我们看病更有指望了!”朴实的话语道出了大家的心声。 通过发挥健康医疗特色帮扶,让深山里的老百姓真正体会到优质医疗资源的普惠化、均等化,王雷的努力,正让这一目标在甘洛乡村逐步成为现实。   (图为华西四院医生在甘洛田坝中学开展青春期生理健康宣教活动)   心系冷暖办实事 真情赢得百姓心   驻村工作,核心是服务群众。这三年,王雷的心早就和村民连在了一起。 卖山货,当“推销员”:看到村民的核桃、板栗、腊肉、大豆堆在家里,王雷着急。他四处联系,帮村民卖了数十万元的农特产,解决了大家的心头难。   (图为王雷入户为村民办实事)   送温暖,“暖冬”暖人心:天冷了,他惦记着困难户。通过“832”平台采购了大量的米、油、大礼包,送到脱贫户、监测户和老党员手中,暖了屋子更暖了心。 建家园,提升精气神: 为了村子更美、发展后劲更足,王雷还“化缘”来“100多万元”帮扶资金,修路、建活动室、开办农民夜校、整治环境、带村干部外出学习取经,村子一天比一天靓。 助危难,解燃眉之急:王雷在走访中发现村里一长期困难的监测户,2024年春节患重病的丈夫去世,有四个未成年的孩子需要抚养,房屋摇摇欲坠。他及时协调华西四院提供专项资金进行房屋修缮和改厨改厕改圈,硬化入户路,同时医院以及和村党总支结对的机关一支部分别对该户进行了教育资助,该帮扶事迹也得到了凉山州电视台的专题报道。   (图为王雷带领百姓改造的新茶村首家农家乐)   淬炼成长:农村是课堂,群众是老师   从大医院到小山村,王雷和队员们坦言收获巨大。“农村真是锻炼人的大舞台!”以前坐办公室,现在跑田坎,听民声、解难题,每一项都不容易,但也让他们更懂什么是“脚踏实地”,什么是“把群众放第一位”。 “态度决定一切!只要心里装着老百姓,做事就有准星。”王雷常和队员们说。他们把村民当老师,沉下心、扑下身,真心实意服务“三农”。村民的淳朴和信任,成了他们最大的动力。 白天忙着跑项目、访农户、解难题,夜深人静时,王雷又翻开了书本。他深知,要做好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光有热情和经验还不够,必须不断提升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在驻村工作最繁忙的阶段,他挤出时间刻苦学习,最终成功考取了四川省委党校的研究生。这份沉甸甸的录取通知书,不仅是他个人努力的见证,更是他决心将驻村实践与理论学习深度融合,为乡亲们谋划更长远发展的生动注脚。   (图为王雷与村民开坝坝会了解群众心声)        荣誉见证,未来可期   汗水浇出幸福花。在王雷和大家的努力下,新茶村捧回了“甘洛县先进基层党组织”、“红旗支部”、“四川省脱贫攻坚先进集体”等沉甸甸的荣誉。这是王雷带领新茶村实现产业兴旺、健康有保、乡风文明、生活改善最有力的肯定!   (图为王雷手捧凉山州政府向四川大学华西第四医院赠送的锦旗)   党的二十大吹响了新征程的号角。王雷和驻村工作队已经画好了新蓝图:未来几年,继续在“医疗、文化、产业”上使劲儿,帮村里把健康防线筑得更牢,把茶产业做得更旺,探索长效致富的路子。他的目标很清晰:到2025年底,把新茶村打造成响当当的“乡村振兴茶叶示范基地”,实现“产业强、治理优、生态美、乡风好、百姓富”! 从锦江之滨到尼日河畔,从四川大学华西第四医院的“管理服务青年标兵”到新茶村的“当家人”。王雷用一片“金叶子”、一座“健康桥”,连起了大医院与小山村,也连起了党心民心。他把华西四院“卓越·为民”的精神深深镌刻在乡村振兴的实践中,用医者仁心和党员的忠诚,在甘洛山村中书写新时代的奋斗篇章。王雷的故事是华西人服务国家、践行社会责任的一个生动缩影。站在新的起点,这位充满干劲的“90后”第一书记,将在茶香袅袅的甘洛高山继续带领乡亲们,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壮阔征程中,奋力书写更幸福美好的篇章!

    2025.07.11 发布:四川观察
  • 四川大学华西第四医院赴凉山彝族自治州甘洛县开展“守护彝乡• 医路同行”健康帮扶行动

    为接续做好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华西第四医院定点帮扶工作,发挥医疗帮扶单位特色优势,2025年6月10日至12日,分管帮扶工作的院领导带队赴凉山彝族自治州甘洛县开展“守护彝乡• 医路同行”体检活动。此次活动中,我院体检团队为甘洛县新茶、格布两村40岁至70岁约200名村民进行了健康体检,并开展医防融合健康知识宣教,提升当地村民的健康素养。 体检活动结束后,院领导、党办与驻村帮扶队员一起交流讨论了帮扶工作和村党支部党建工作开展的情况。    

    2025.06.13
  • 【乡村振兴进行时】我院召开2025年第二季度帮扶工作推进会

    2025年5月20日,我院召开第二季度帮扶工作推进会。我院定点帮扶驻村第一书记就前期开展的帮扶工作及下一步工作计划做了详细汇报。会上围绕赴甘洛县开展健康体检活动安排、年度任务推进情况等进行了交流讨论,并了解了驻村帮扶队的思想及生活状况。分管院领导张琦副书记和党委办公室参加了会议。(来源:党委办公室)  

    2025.05.22
  • 我院赴甘孜藏族自治州九龙县湾坝镇、凉山彝族自治州甘洛县开展“青春医路•民族地区健康万里行”活动

    为践行健康中国、健康四川战略,切实为民族地区居民提供优质医疗服务,2025年5月14日至16日,我院组织院青年医师协会骨干医师赴甘孜藏族自治州九龙县湾坝镇、凉山彝族自治州甘洛县开展“青春医路•民族地区健康万里行”活动。我院泌尿外科/盆底男科、尘肺科/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神经内科、消化内科、康复医学科、临床药学部/药剂科、医院感染管理部等多名专家为当地居民开展联合义诊和医防融合健康科普宣教并发放免费药品,累计服务500人次。 同期,院有关领导带队深入甘洛县调研我院定点帮扶工作及帮扶产业发展状况,机关第一党支部与甘洛县新茶乡新茶村党总支部进行了党建交流,尘肺科/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有关专家到尘肺康复站进行了工作指导。 四川省政府政务服务和公共资源交易服务中心对我院九龙县湾坝镇义诊活动进行了指导安排。  

    2025.05.22 发布:党委办公室 作者:汪新建
  • 四川大学国内合作办公室来院指导帮扶工作

    2025年5月13日,四川大学国内合作办公室来我院就帮扶工作进行指导,双方在产业帮扶、医疗帮扶及下一步乡村振兴帮扶工作等方面深入交流。学院医院将接续做好帮扶工作,助力乡村全面振兴。分管院领导及党委办公室参加此次会议。

    2025.05.19 发布:党委办公室 作者:汪新建
  • 【乡村振兴进行时】四川大学、华西第四医院联合举办“向阳花开、嘉you女孩”关爱女童活动

    2025年3月6日,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华西第四医院及成都嘉祥教育发展基金会在甘洛初级中学和田坝镇新华初级中学联合举办“向阳花开、嘉you女孩”关爱女童青春期生理健康宣教活动。 本次活动中,华西公共卫生学院儿少卫生与妇幼保健学系团队成员通过生动有趣的讲座、互动问答的形式,向同学们介绍了青春期卫生健康知识,帮助同学们树立正确的青春期生理健康意识,并与医院驻村帮扶干部一起向同学们发放了500余份生理卫生包及健康知识手册。 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华西第四医院长期以来积极贯彻落实“健康中国2030”的战略规划,坚持以公益性为导向,把健康教育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多次深入基层开展各类卫生健康知识的宣讲和义诊活动,为当地居民健康意识的增强和健康水平的提高作出了积极贡献。(来源:党委办公室)

    2025.04.16
  • 【乡村振兴进行时】四川大学、华西第四医院联合举办“向阳花开、嘉you女孩”关爱女童活动

    2025年3月6日,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华西第四医院及成都嘉祥教育发展基金会在甘洛初级中学和田坝镇新华初级中学联合举办“向阳花开、嘉you女孩”关爱女童青春期生理健康宣教活动。 本次活动中,华西公共卫生学院儿少卫生与妇幼保健学系团队成员通过生动有趣的讲座、互动问答的形式,向同学们介绍了青春期卫生健康知识,帮助同学们树立正确的青春期生理健康意识,并与医院驻村帮扶干部一起向同学们发放了500余份生理卫生包及健康知识手册。 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华西第四医院长期以来积极贯彻落实“健康中国2030”的战略规划,坚持以公益性为导向,把健康教育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多次深入基层开展各类卫生健康知识的宣讲和义诊活动,为当地居民健康意识的增强和健康水平的提高作出了积极贡献。(来源:党委办公室)

    2025.03.07
  • 【乡村振兴进行时】我院召开2025年第1次帮扶工作推进会

    2025年2月27日上午,我院在志德堂212室召开2025年第一次帮扶工作推进会,分管院领导、党委办公室和驻村工作队参加本次会议。 会上,驻村帮扶队员介绍了2024年我院帮扶工作的开展情况和省卫健委2024年度帮扶考核准备情况,并对近期的帮扶工作计划进行了汇报。会上讨论了下一步帮扶工作安排。未来将严格按照上级和院党委要求,主动抓落实,提升帮扶质量,助力乡村振兴。(来源:党委办公室)

    2025.02.28
  • 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华西第四医院)赴甘洛县和越西县开展“健康帮扶”活动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接续做好定点帮扶工作,强化基层医疗卫生服务,11月6日至7日,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华西第四医院)赴甘洛县新茶乡新茶村和越西县新民镇华阳村开展“健康帮扶”送医送药下乡义诊活动,派出包括心血管内科、口腔科、甲状腺乳腺外科、内分泌科、骨科和普通外科等11个临床科室的专家为当地村民提供义诊和健康咨询服务,并根据病情赠送药品,累计服务群众700余人次。四川大学定点帮扶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对本次活动进行了指导,并共同调研了位于甘洛的凉山州重点帮扶企业和新茶乡新茶村的帮扶工作开展情况。 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华西第四医院)近年来一直践行健康中国战略,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创新医防协同、医防融合机制,健全公共卫生体系”重要部署,始终坚持公立医院公益性,充分发挥高校及其附属医院社会服务的支撑力和贡献力,服务国家卫生健康事业和地方社会经济发展。  

    2024.11.12
  • 四川大学帮扶办来院调研交流

    2024年6月19日下午,四川大学定点帮扶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专职副主任庄文化一行来我院调研交流定点帮扶和乡村振兴工作。我院分管帮扶工作院领导及党办、健康管理中心、尘肺科/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相关负责人参加座谈会。 庄文化主任简要介绍了学校帮扶工作和往年教育部直属高校典型案例申报情况及第九届直属高校精准帮扶典型项目现场答辩时间安排等。双方围绕我院提交的精准帮扶案例修改思路、汇报PPT准备等进行了充分讨论。

    2024.06.25 发布:党委办公室 作者:刘园园
  • 【新华网】四川大学与成都嘉祥教育发展基金会共同举办关爱女生青春期健康公益活动

    6月25日,据四川大学消息,为了帮助青春期女生更好地了解和应对生理及心理的变化,四川大学与成都嘉祥教育发展基金会联合发起了“嘉YOU女孩”关爱女生青春期生理卫生健康公益项目,该活动自2024年开展以来已惠及学生1720名。 项目团队深入到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甘洛县斯觉九年制学校、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黑水县初级中学以及甘孜藏族自治州道孚县中学,由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华西第四医院)、华西第二医院的专家团队为女生们带来了专业的青春期生理卫生保健科普课程。课程内容丰富,涵盖了青春期生理变化、经期护理、自我保护等重要知识,旨在提升女生们对自身变化的认识和自我保健能力。 除了知识普及,成都嘉祥教育发展基金会还为参与活动的女生们准备了“生理卫生包”,包含卫生用品、健康手册等实用物品,确保女生们在生理期能够得到适当的照顾和支持。在各学校的捐赠仪式上,逾千份“生理卫生包”被逐一送到女生们手中。 为了帮助女生们更好地应对生理期的突发状况,项目团队与学校团委合作,在校园内设立了卫生巾共享盒,储备了充足的卫生巾,让女生们在需要时能够及时获得帮助。 相关负责人表示,“嘉YOU女孩”公益项目不仅关注女生的生理健康,更注重心理健康和自信心的培养。项目也期待更多社会力量的加入,共同为女生的健康成长贡献力量,创造一个健康、平等、包容的成长环境。(完)   相关链接:四川大学与成都嘉祥教育发展基金会共同举办关爱女生青春期健康公益活动-新华网  http://www.sc.xinhuanet.com/20240625/550b5d392b974d25b5d7218e5f58c782/c.html

    2024.06.25
上一页 1 2 3 4 ... 9 下一页

扫一扫,手机端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