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专题专栏 党的二十大专题 详细

本科生第一党支部邀请陈一星老师作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

发布时间:2022.12.19
字号: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2022年12月16日下午,我院本科生第一党支部特邀团委陈一星老师为同学们开展了《怀抱梦想 脚踏实地 做新时代的好青年———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线上宣讲。

陈一星老师的授课分为三个部分,一是“引梦”:党的二十大擘画宏伟蓝图,万千青年把握逐梦之机;二是“筑梦”:立志高远存梦拼搏为人民,万千青年当立报国之愿;三是“逐梦”:厚植学识笃定前行踏实地,万千青年当蓄行远之力。

在第一部分中,陈老师以党的二十大如何引领青年梦想的开始为切入点,向同学们讲解了党的二十大召开的重要历史意义,深入解读了如何理解党的二十大的主题,并通过生动的视频和详实的数据,向同学们展示了在党的正确引领下,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十年征程里,我们的国家发生了怎样翻天覆地的变化。陈老师谈到,党十八以来取得的十年辉煌发展,我们党把马克思理论同中国实际相结合,与中华文化相贯通的产物。可以说是马可思主义思想理论指导了中国实践,同时中国的实践也极大的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党的二十大提出了我国奋斗的终极使命是要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特别提出了要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要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其本质要求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在第二部分中,陈老师就同学们应该如何构筑自己的梦想娓娓道来:怀抱梦想,始于立志。她表示,怀抱梦想,必须要建立在崇高理想、坚定信念基础上,以鸿鹄之志树高远之梦。大学生是我们国家社会永续向前发展的人力基础,是支撑我们民族国家实现伟大复兴的栋梁之士。每位大学生的梦想都应该是健康向上的人生追求。只有无数个体崇高的理想志愿与付诸实践的努力,才能撑起民族的强大。立志,怕什么?怕三类现象:怕理想信念的“淡漠”。怕个人价值的“迷失”。怕进取观念的“惰性”。大学时期是树立正确价值观、世界观的重要时期。立大志需要什么来实现,总的来说,就是“一种认识”“、一种态度”和“一种情怀”。怀抱梦想、志存高远,首先要有“一种认识”,必须要有社会认同的价值观念,秉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个人奋斗,厚积薄发,让梦想插上高飞的翅膀;要有“一种态度”,必须要有为公为民的态度,要以所学为苍生,存经世济民的理念,行稳致远、透彻人生;要有“一种情怀”,要有“国之大者”的感悟,时刻为民族崛起于世界,为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

在第三部分如何追“逐梦想”中,陈老师告诉同学们,青年人怀揣梦想,逐梦奋斗的过程中,一定会遇到各种艰难险阻,是踔厉拼搏、勇毅奋进,还是自甘堕落、盲目施力,取决于青年人内心的坚毅与沉淀的内蕴。每位青年必须要有笃定的意志,要有“拼将十万头颅血,须将乾坤力挽回”的精神;社会的发展与创新,往往也是青年人展现才华、展现智慧的过程,青年们必须要积淀丰厚的知识与经验,厚积薄发,也要有“大鹏一日乘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的力度。青年既打牢基础知识又及时更新知识,既刻苦钻研理论又积极掌握技能,不断提高与时代发展和事业要求相适应的素质和能力,在怀抱梦想的同时,还要脚踏实地,在实践中一步步成长起来,努力成为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材。当今时代,知识更新周期大大缩短,各种新知识、新情况、新事物层出不穷,如果不自觉加强学习,努力提高能力素质,不主动加快知识更新、优化知识结构、拓宽视野,那就难以增强本领,也就无法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所以,同学们一定要珍惜学习时光,苦练本领。她以在北京冬奥会上斩获2金1银的谷爱凌和中国单板滑雪运动员苏翊鸣为例,告诫同学们,人生的道路上不可能一帆风顺,年轻人很容易因受到挫折而气馁,但绝不能因此一蹶不振、自暴自弃。她还以我们身边的榜样---我院杨旭堃老师用扎实的专业基础抗疫为民为例,勉励同学们努力学习,积蓄未来发展动能。

扫一扫,手机端浏览